古迹.寻珍-港岛山头上的乳牛


「薄凫林牧场」为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由主楼、佣工宿舍和车库组成。
「薄凫林牧场」为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由主楼、佣工宿舍和车库组成。

有没有想像过在港岛区山头见到乳牛悠閒吃着青草?这可不是虚构的画面!香港曾经有自家牧场生产牛奶及奶制品,而且颇受欢迎。

早在1886年,来自苏格兰的白文信医生,希望在香港推广饮用牛奶,以改善港人健康。他于是创立了牛奶公司,在薄扶林山头建立牧场,全盛时期饲养接近二千头乳牛,整个山头都可以看到正在吃草的牛。

不过,时代变迁,百年的牧场最终在1985年关闭,牧场也发展成多个大型屋苑,例如华富邨、置富花园、碧瑶湾等,还有玛丽医院。牧场现存的主要历史建筑包括一幢名为「The Braemar」的高级职员宿舍、办公室主楼和牛棚,这历史建筑群见证了旧牧场的繁荣与衰落,极具文物价值。

「The Braemar」建于1887年,已有135年历史,是薄扶林牧场经理的大宅。主楼高两层,下层基座花岗岩石墙特厚。基座墙上,每隔一定距离有圆形窗户,当地居民戏称为「牛眼窗」,当年外籍人士不习惯香港潮湿的天气,所以把建筑物下层升高,而「牛眼窗」有助防潮通风,这建筑风格在十九世纪末的香港颇为罕见。大宅的建筑特色还包括主厅房内的古式壁炉、格板门,以及窗框和门框上的细致装饰。

主楼基座墙上的圆形「牛眼窗」有助通风防潮
主楼基座墙上的圆形「牛眼窗」有助通风防潮

「The Braemar」大宅除主楼外,还有佣工宿舍和车库两座附属单层建筑,均采用中式双筒双瓦金字屋顶设计,极具特色。佣工宿舍由红砖砌成,车房外墙则使用较粗糙的麻石。因当时香港有不少石厂,红砖和麻石均是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

古物谘询委员会于2009年将「The Braemar」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其后,「The Braemar」被纳入第四期活化历史建筑计划。经遴选后,香港明爱获选活化这幢旧大宅。他们特意将项目命名为「薄凫林牧场」,取了薄扶林的古名「薄凫(音:扶)林」,以凸显当地悠久的历史,可谓相当用心。「薄扶林」在香港开埠前称为「薄凫林」,清朝嘉庆年间编修的《新安县志》已有这地名的记载。「薄凫」是一种鸟类的名字,常于当地树林栖息,当地便称为「薄凫林」。

活化后的「薄凫林牧场」加设通往主楼的斜道,可远眺南区一望无际的海景。夕阳斜照下,成为「打卡」热点。
活化后的「薄凫林牧场」加设通往主楼的斜道,可远眺南区一望无际的海景。夕阳斜照下,成为「打卡」热点。

「薄凫林牧场」向薄扶林村坊众收集旧牛奶公司的文物,例如乳品容器、雪糕柜等,并在展览展出。
「薄凫林牧场」向薄扶林村坊众收集旧牛奶公司的文物,例如乳品容器、雪糕柜等,并在展览展出。

「The Braemar」已活化为博物馆,除展示牧场的历史、文物和器具外,还重现昔日牧场运作情景。在主楼和佣工宿舍之间的空地,增设了露天剧场,作为表演场地。整个历史建筑活化项目,由香港明爱团队与薄扶林村坊众携手合作,饶有意义,大家合力搜集旧牛奶公司牧场的文献,又进行口述历史访问,详细考察牧场遗迹,收集相关文物和档案,以重构牧场过去的点滴。透过与居民的互动,让项目在保育和活化历史建筑的同时,凝聚社区,彰显薄扶林昔日的独特生活点滴、文化历史与人文风貌。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总助理秘书长卢裕斌

(本文刊于二○二二年十月十三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