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加强粤港澳合作 传承历史文化

今年十一月是香港文物保育非常热闹且多姿采的月份,称它为「文物月」实不为过。月初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大湾区文物建筑高峯论坛」,吸引数百名人士现场参与,透过直播于粤港澳三地观看的累计人次更超过一千万,盛况空前。同一时期,「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虚实寻迹 - 文物科技游古迹」展览和「赏.识港大历史建筑」语音导赏项目先后开幕;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刚过去的周日举行了「文物时尚.荷李活道」,与古迹办、大馆、元创方及东华三院等合作,透过导赏团、工作坊、展览、户外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等精彩活动,让公众体验中西区丰富的古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

「文物时尚•荷李活道」的丰富节目吸引数千市民参与。
「文物时尚.荷李活道」的丰富节目吸引数千市民参与

在这个「文物月」期间,以发展局和国家文物局签订的《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书》和与广东和澳门签订的《关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考古及文物建筑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尤其重要,有助进一步推动香港与国家,特别是与大湾区,在文物保育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包括:考古工作和考古遗产保护;文物建筑保护技术、理念、活化利用等研究;文物建筑资源信息共用,分享文物资源登录的经验与做法;文物高科技及传统技术应用;加强大湾区文物游径建设;促进展览交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合作和人才培养,以及举办青少年活动和教育宣传活动等。

发展局长寗汉豪与国家文物局李群签署《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书》
发展局长寗汉豪与国家文物局李群签署《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书》

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而香港与大湾区文化更是同根同源。与国家加强文物保育的协作,将产生协同效应,有助深化市民大众对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激发创意。以文化遗产旅游径为例,广东省已发布两批大湾区文化遗产旅游径,涵盖海上丝绸之路、海防史迹、孙中山文化遗产等主题。香港也有相关主题的文物古迹,我们建议发掘粤港澳的共同主题,并串联有关文物资源,涵盖三地,以产生协同发展。

在刚过去的「大湾区文物建筑高峯论坛」上,粤港澳三地的讲者不约而同讨论到教育的历史发展,彼此既有共同的历史轨迹,也有独特之处,而相关的文物建筑更是丰富多样。我们相信,教育类文物建筑有条件成为三地建立跨地域文化遗产旅游径的试点。较早前开幕的「赏.识港大历史建筑」,正是古迹办在高峯论坛后,与香港大学合作推出的首个香港教育历史建筑语音导赏项目。

「赏•识港大历史建筑」是古迹办与香港大学合作推出的首个香港教育历史建筑语音导赏项目「赏.识港大历史建筑」是古迹办与香港大学合作推出的首个香港教育历史建筑语音导赏项目

香港、广东和澳门过去曾多次共同研究文化遗产,例如三地考古文物研究,并将研究所得在三地巡迴展出及结集成书出版。我们认为,三地可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出版的合作,制订跨地域合作研究的主题,以拓阔和深化研究层面,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及巡迴展出,分享经验。

我们也计划推行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广策略,与内地及澳门商讨具体的教育及推广计划,例如为香港的「青少年文物之友」与澳门的「文化特攻」举办古迹维修工作坊、文物考古研习班与考察团,并为香港青少年安排更多与内地青少年在考古和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交流机会,进一步推动文物保育知识普及化。

我们期待香港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在可见的将来拓阔和加深在考古及文物建筑保育的交流与合作,制订具体方案,在文物保育扎实基础上,将珍贵的历史建筑向大众推广,以传承历史文化。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