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金沙之光 展现神秘古蜀文明

十一月是香港的「文物月」,节目一项接一项,热闹非常。踏入十二月,热潮未退,因为月底香港文物探知馆将迎来展现神秘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考古文物展览。

发展局与国家文物局于上月中签订《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书》,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在考古、文物建筑、文物展览、文物科技、人才培养、青少年活动、跨地域文物径等方面的合作。古物古迹办事处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旋即为香港带来一个国家级文物展览——「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让参观的市民有机会一睹在金沙遗址出土的一级国家文物。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一带的古蜀由开明王朝统治,吸收了同时期的中原、楚地和秦国文化。至公元前316年,古蜀被秦国所灭,蜀地正式并入华夏版图。2001年,四川省成都市在市区西北面进行地产发展时,无意中发现金沙遗址,出土大量祭祀器物和生活用具,包括数以万计的象牙、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是四川省继三星堆之后,国内重大的考古发现。金沙是古蜀国的都邑,相信三千多年前古蜀先民继三星堆之后,在成都平原另行建立的一个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关器物形制独特,种类多样,造工精美,反映金沙文化底蕴丰富。金沙遗址对了解古蜀文化有莫大意义。三星堆与金沙的考古发现,说明古蜀先民拥有高度文明,打破传统上「南蛮」、「西南夷」的偏颇说法。

古蜀人重视祭祀,在重大祭祀活动中,会把珍贵的金器埋于地下,以表达对神灵的虔敬。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二百多件,是目前中国夏商时期的考古遗址中发现数量与种类最多的一个,出土金器之中的金人面像、蛙形金箔等一级文物,以及鱼纹金带、鱼形金箔等二级文物,将在是次展览展出,让香港市民一睹风采。

金沙出土金人面像,属国家一级文物。
金沙出土金人面像,属国家一级文物。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铜人头像,圆顶、长眉、橄榄形眼、直鼻、阔口、耳垂穿孔,造型与风格跟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基本一致,显示两地在宗教信仰和在文化上有紧密关系。

铜人头像是古蜀人的崇拜物件
铜人头像是古蜀人的崇拜物件

另外,金沙遗址中最重要的出土文物莫过于「太阳神鸟」金箔饰,它反映古人对太阳的崇拜,金饰图案外圈是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围绕着十二道太阳光芒飞翔,象征着日月四季的循环往复。金箔饰出土时看似是被揉成一团的金器,经考古人员清理之后,发现这个厚度只有0.02厘米的金箔上有精美图案,可见古蜀国黄金工艺水平极为精湛。由于「太阳神鸟」属国宝级文物,不能外借展出,是次展览只展出复制品。

「太阳神鸟」图案2005年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蜀绣制品曾跟随「神舟六号」遨游太空。「太阳神鸟」图案2005年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蜀绣制品曾跟随「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今次展览的文物虽然远于四川出土,但部份器物与香港的考古发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反映中原文化进入古蜀后,继续发扬光大,影响交趾及华南地区,辗转流传至香港。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环、璧多在圆孔周缘有一周凸起,这类有领玉璧形器色泽丰富豔丽。在香港,大屿山蟹地湾墓葬中曾出土制作十分精美的有领石环,与长江流域出土的有领石环相似,显示相互文化的交流。

1968年大屿山蟹地湾出土的有领石环1968年大屿山蟹地湾出土的有领石环

玉璋是中国夏代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礼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共出土三百多件玉璋,造形多变,制作精细,在国内的其他区域罕见,为四川盆地青铜文化所特有。在香港,南丫岛大湾也曾出土精美的石牙璋,它的装饰风格具夏文化元素,与金沙的玉璋有一定相似,显示中原夏商文化可能透过古蜀地而影响岭南文化。

牙璋是夏时期重要的礼器,这精美的石牙璋在1990年于南丫岛大湾出土。牙璋是夏时期重要的礼器,这精美的石牙璋在1990年于南丫岛大湾出土。

这次展览将让市民一睹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国家级文物,若计划亲身感受神秘古蜀文明,便要密切留意古迹办稍后公布的展览详情!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二年十二月八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