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国家级文物到港 绽放金沙之光 展现古代文明

位处四川盆地的古蜀国,由于缺乏文献资料,一直予人神秘莫名的感觉,直至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才揭开古蜀国的神秘面纱,大量出土文物成为古蜀国辉煌璀璨文明的实证。金沙遗址已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正联合三星堆遗址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将于下星期五(12月30日)起在香港文物探知馆举办的「金沙之光 — 古蜀文明展」,将展出大批来自金沙遗址的国家级文物。这批文物于今个星期初空运到港,我们当然严阵以待,警方也作出特别安排,由机场全程护送文物到达展场。

警方由机场货运站开始全程护送装载金沙贵重文物的货车到达尖沙咀文物探知馆
警方由机场货运站开始全程护送装载金沙贵重文物的货车到达尖沙咀文物探知馆

金沙遗址对了解中华古代文明非常重要,而谈到古蜀文明,金沙出土的大量祭祀器物和生活用具,都与三星堆的文物有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成都北面,广汉市城西的鸭子河南岸,在约十二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发现古国遗址的城墙、城壕、祭祀坑、玉石器坑、居住址、公共墓地等遗迹,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分布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

而金沙遗址距离三星堆不远,座落成都市区西北,遗址总面积逾五平方公里,虽然未发现城墙遗迹,但却有大型祭祀场所、建筑基址、生活居址和集中墓葬地等,功能划分十分明确,表明当时已具有一定的城市规划能力。遗址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各类珍贵文物数以万计。从遗物特征可以说明金沙是古蜀先民继三星堆之后,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另一个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金沙之光 — 古蜀文明展」精选的出土文物,正是从多方面说明古蜀文明的独特性。

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二百多件,是目前中国同时期遗址中数量与种类最多的。金器中最受注目的当然是「太阳神鸟」金箔饰,但与「太阳神鸟」一起出土的还有多件蛙形金箔。有学者认为两者应组合一起,其构图应是「太阳神鸟」金箔饰位于中央,周围等距以蛙形金箔围绕,形成日月同构的精神意象。

「太阳神鸟」金饰与金蛙形器组合想像复原图
太阳神鸟」金饰与金蛙形器组合想像复原图

太阳与鸟、蛙的组合曾出现在中国古代南方地区铜鼓的鼓面上,图为于广西梧州藤县出土的双乘骑羽人纹铜鼓。太阳与鸟、蛙的组合曾出现在中国古代南方地区铜鼓的鼓面上,图为于广西梧州藤县出土的双乘骑羽人纹铜鼓。
太阳与鸟、蛙的组合曾出现在中国古代南方地区铜鼓的鼓面上,图为于广西梧州藤县出土的双乘骑羽人纹铜鼓。

另一件注目的金器是「鱼纹金带」,此器物以锤揲方式錾刻两条鱼首相对,形态奇特的鱼,鱼的前嘴有像鸟一样的长喙。有学者认为,鱼的形态与长江珍稀濒危鱼类 — 白鲟相似,在祭祀中可能有镇压水怪的象征意义。金带可能是冠帽上的黄金饰物或配饰。

与「鱼纹金带」上鱼纹极为相似的白鲟,最后在长江流域出现已是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7月宣布长江白鲟已经绝种。与「鱼纹金带」上鱼纹极为相似的白鲟,最后在长江流域出现已是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7月宣布长江白鲟已经绝种。
  与「鱼纹金带」上鱼纹极为相似的白鲟,最后在长江流域出现已是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7月宣布长江白鲟已经绝种。(白鲟标本图来自Wikimedia Commons) 

金沙遗址出土的「人面鱼鸟箭纹金冠带」,表面錾刻四组相同图案,均为鱼、箭、鸟和人面,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纹饰十分相似。这种图案组合可能是象征古蜀王国的王权与神权,或是族群图腾崇拜的符号。

錾刻鱼、箭、鸟和人面图案的「人面鱼鸟箭纹金冠带」,是古蜀国王权与神权的象征。錾刻鱼、箭、鸟和人面图案的「人面鱼鸟箭纹金冠带」,是古蜀国王权与神权的象征。
錾刻鱼、箭、鸟和人面图案的「人面鱼鸟箭纹金冠带」,是古蜀国王权与神权的象征。

来自金沙遗址及广汉三星堆等的70多件国家级精选文物,连同7件香港出土文物,相互对比,饶富趣味!

作者为古物古迹办事处总文物主任萧丽娟

(本文刊于二○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