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在历史古迹饱嚐美食

一年四季可以有不同味道的纯素青柠薑批,清香美味!
一年四季可以有不同味道的纯素青柠薑批,清香美味!

经过一星期辛勤工作,周末难免想寻找美食奖励自己。假如能在享用美馔的同时,欣赏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将是味觉及心灵的双重满足!

「为食」乃人之常情,但食得有智慧才是王道。走进由旧大埔警署活化而成的绿汇学苑,我被「慧食堂」的名字吸引――原来这食堂希望大家食得有智慧,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惠及自身健康、社区及环境。

慧食堂主打轻食,以本地有机农场供应的时令农产品入馔,因此餐厅可说是没有固定餐牌,菜式因应农夫交来的农产品设计,对大厨固然是一项挑战,对食客而言亦充满新鲜感,可以品嚐时令创意菜式。

慧食堂所在的旧大埔警署,位处大埔运头角小山丘上,是新界首间警署,也曾经是新界警察总部,在1987年大埔分区警署启用后才停止运作。其后,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参与「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成立绿汇学苑,推广永续生活模式,慧食堂便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

为减少碳排放,慧食堂只供应素食,不要以为素食必然是沉闷乏味的菜式,以慧食堂的纯素青柠薑批为例,材料中的子薑和老薑,随季节配搭,令柠檬批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味道;至于纤维较高的蕃薯叶,风干成为脆片后,口感有如紫菜,是一道美味而健康的小食。慧食堂只用天然原材料制作食品,不使用急冻或加工材料,并尽量采用本地食材或绿汇学苑内栽种的食物以缩减食物里程,采用节能烹调,厨余亦会转化成堆肥,是名副其实的低碳餐厅。

活化后的前粉岭裁判法院地下设CoHee咖啡室,法院限定餐牌非常特别。
活化后的前粉岭裁判法院地下设CoHee咖啡室,法院限定餐牌非常特别。

享受过原创素食,最好可以品嚐一杯全人手调配的手冲咖啡!座落前粉岭裁判法院的咖啡室CoHee以各式精品手冲咖啡驰名,团队的四位成员全是咖啡迷,店内包罗世界各地的特色咖啡豆,以至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其中一款店主自家特制的咖啡,糅合巴西和埃塞俄比亚日晒,及哥伦比亚水洗三种咖啡豆,浓厚的果仁味渗出柑橘芳香,口感独特。

近期香港法庭电影气势如虹,作为电影拍摄场景之一、已活化为「香港青年协会领袖学院」的前粉岭裁判法院的二号法庭,仍保留昔日法庭的原貌,参观时可以在律师席、犯人栏等感受审判的庄严气氛。前粉岭裁判法院是新界的首间裁判法院,虽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城市建筑,它的外墙设计及多层高的窄长型窗户,却有新古典建筑风格的简约味道。在三级历史建筑的落地玻璃窗旁,呷一口手冲咖啡,在法院限定餐牌上选一客「包青天」(巴斯克芝士蛋糕)、「我冇罪」(朱古力冰沙特饮)、「清白」(油扬鲣鱼汤乌冬)或者「冤枉」(日式温泉蛋),惬意之余也有另一番风味。

经店主悉心培训,年轻咖啡师不单自行炒豆,还会搜罗不同品种的咖啡豆,为客人调制口味独特的咖啡。
  经店主悉心培训,年轻咖啡师不单自行炒豆,还会搜罗不同品种的咖啡豆,为客人调制口味独特的咖啡。

谈到咖啡,位于九龙城石屋家园的石屋咖啡冰室同样令人难忘。冰室主打精品咖啡,最受咖啡迷欢迎的是来自Omakase 概念的 「咖啡师发板」,年青咖啡师了解客人口味后,调配符合客人要求的咖啡,每一杯均不尽相同,配搭最受欢迎的全日早餐(All Day Breakfast),令人赏心。冰室内的花纹阶砖,旧式拨号电话、旧衣车、电影海报挂画等,彷彿置身于六十年代的旧冰室,叫人流连忘返。

冰室所在的石屋家园,十九世纪末是何家村的所在地,日军侵占香港时遭拆卸。石屋家园所在位置四十年代建成一列五间石屋,名为何家园。五十年代附近地区曾为电影制片场,至六十年代片场原址分租予多间工厂,而石屋家园则租予「蓝恩记山坟墓碑工程」及「永盛装修工程」经营,其中「蓝恩记」招牌至今仍然保留。

在石屋家园享受怀旧美食和咖啡,同时可以支持区内的弱势社群,因为冰室以社企模式营运,为区内青少年、智障人士提供培训及就业机会,最近还培训刚退休长者成为咖啡师义工,于区内社区中心提供服务。

客家名菜―― 砵仔惠州梅菜扣肉饭,份量适中,并不「邪恶」!
客家名菜——
砵仔惠州梅菜扣肉饭,份量适中,并不「邪恶」!

接连介绍了几间轻食为主的餐厅,让我们转转口味,从活化的历史建筑中品嚐制作精致的客家菜。刚于去年开幕的大坑火龙文化馆,一楼主题餐厅「客厅」就以传统客家菜,配合大坑是著名客家村的历史,缔造大坑社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传统客家菜以盐定味、以汤提鲜。早期在香港居住的客家人多以务农为生,体力消耗大,因此客家菜着重「油、咸、香」。「客厅」细心的把寻常菜式做得精致,家乡煎藕饼和榄菜酥炸龙趸球伴田园沙律,十分香口,最讨人喜欢。客家菜中深受欢迎的梅菜扣肉,以小型砵仔奉客,份量适中,并不「邪恶」!

「客厅」所在的火龙文化馆,原址为孔圣义学,1909年启用,二战时校舍被毁,战后由大坑坊众福利会捐助原址重建,其后由不同办学和教育团体作学校或教育用途。学校停办后,由发展局纳入「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大坑舞火龙活动已有逾百年历史,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坑火龙文化馆」是首项,亦是现时唯一一项活化历史建筑项目同时蕴涵香港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大家在「客厅」享用客家名菜前后,欢迎参观馆内舞火龙历史文化的介绍,享受一顿味蕾与知性的盛宴。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三年三月二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