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与别不同的滘西洲洪圣诞

祝贺洪圣诞的团体抽到花炮后,到庙前酬谢神恩。
祝贺洪圣诞的团体抽到花炮后,到庙前酬谢神恩。

洪圣爷是香港渔民普遍信奉的其中一位海神,农历二月十三日是洪圣诞,在西贡滘西洲洪圣古庙庆祝既特别也热闹,是滘西村居民祈福求安,团结族群的重要节庆。

滘西村是滘西洲的小渔村,村内的洪圣古庙已被列为法定古迹。洪圣诞是农历新年外,滘西村全年最重要和热闹的日子,洪圣诞前夕,村民会举行太平清醮,仪式有行朝及祭幽等,正诞期间,会在庙前举行庆祝活动,西贡区不同团体和花炮会都带同花炮前来酬神,还有醒狮助庆、神功戏、吃洪圣爷饭、抽花炮及为洪圣爷唱生日歌等活动,相当热闹。

抽花炮仪式是洪圣诞最受注目的环节,团体和村民会先行购买三元一张的花炮票,为增加抽中花炮机会,不少参加者会购买数十至数百张花炮票。工作人员收集花炮票后,会放到戏台前的胶箱,让正诞主礼嘉宾抽出幸运儿。抽中花炮代表全年好运,为了酬谢神恩,来年需制作一个新花炮到场贺诞「还炮」。

由西贡不同团体送来贺诞的花炮。
由西贡不同团体送来贺诞的花炮。

为洪圣爷贺寿的神功戏今年回复在庙前戏棚举行。早年,贺寿神功戏曾请来大老倌麦炳荣、凤凰女、邓碧云、林家声等演出。林家声在退休前还特别到滘西洲演神功戏。诞期神功戏结束后,村民会欢聚庙前,为洪圣爷唱生日歌,既热闹又温馨,是滘西村独特的庆祝方式。

滘西村原本有十数户居住,以客家人为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附近牛尾海被划为射击练习区,村民遂迁往位于白沙湾的滘西新村定居;然而,以船为家的渔民难以继续于牛尾海作业,无法维生,经人类学家华德英博士(Dr Barbara E. Ward)协助跟政府磋商,政府遂将操炮区迁往火石洲一带,渔民亦可以迁到岸上居住。华德英博士曾在滘西村居住,深入研究渔民社区,并发表有关滘西洲渔民的着作,成为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的经典,滘西洲更成为香港渔民社区研究的经典个案。华德英博士于1983年离世,村民在洪圣古庙旁立碑,纪念她为滘西洲渔民所作的贡献。

滘西村居民为人类学家华德英博士立碑,以纪念她为滘西洲渔民所作的贡献。
  滘西村居民为人类学家华德英博士立碑,以纪念她为滘西洲渔民所作的贡献。

西贡滘西洲洪圣古庙是中式传统庙宇建筑,由村民集资筹建,供奉南海神洪圣,以保平安。从古庙碑记推测,庙宇在1889年前已建成。洪圣古庙属两进三开间建筑,左边曾为庙祝起居之所,右边曾用作村校,教育村中子弟。正殿神坛供奉洪圣、财帛星君及水仙爷,庙内还放置龙船模型和与渔业有关用品。

洪圣古庙内的龙船模型。
  洪圣古庙内的龙船模型。

洪圣古庙于2000年重修工程竣工后,滘西洲渔民与古迹办同工一起扒龙船庆祝。
  洪圣古庙于2000年重修工程竣工后,滘西洲渔民与古迹办同工一起扒龙船庆祝。

滘西村村民曾多次重修这座具百年历史的古庙,为方便打理,曾在墙体铺上批荡。古迹办于1999年建议按庙宇原貌重修,并委聘意大利籍的专业文物修复专家,修复庙宇文物,包括神像、龙船模型、壁画等。建筑物的复修工程,挑战甚大,古庙青砖墙体早前维修时以批荡复盖,移除批荡时无可避免会伤及青砖砖面,基于对洪圣爷的敬意,工程团队没有以旧民居的青砖更换空心墙外立面的青砖,而是巧妙地将空心墙外墙的青砖面转向内;换言之,将青砖向内完好的一面转向外。虽然工序繁复,却可以维持原有青砖立面砖墙的完整,并尊重传统文化。除了修复砖墙外,古庙外被水泥复盖的原花岗岩地台也成功复修。整项修复工程由香港赛马会资助。

洪圣古庙复修前(左)及复修后(右)外貌。
  洪圣古庙复修前(左)及复修后(右)外貌。

工程团队于修复洪圣古庙时,每项细节均用心思量,与村民共同商议,古庙的修缮工程能凝聚渔民群体,庆祝工程竣工典礼当日,渔民送来庆贺的花炮放满滘西村。这项修复工程于2000年获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而村民也获邀出席于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的颁奖礼。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于庆祝修复工程竣工典礼当日,渔民送来花炮祝贺。
  于庆祝修复工程竣工典礼当日,渔民送来花炮祝贺。

洪圣古庙修复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滘西村村代表与村民出席于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的颁奖礼。
  洪圣古庙修复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滘西村村代表与村民出席于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的颁奖礼。

(本文刊于二○二三年三月十六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