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电总部大楼和西面的圣佐治大厦(照片来源:香港社会发展回顾项目)
由中华电力公司(中电)总部大楼活化而成的「中电钟楼文化馆」刚于上星期开幕。
我们自2010年起与中电商讨位于亚皆老街的总部大楼发展方案。经商讨后,有关发展项目获城市规划委员会辖下的都会规划小组委员会批准略为放宽高度限制及地积比率,以原址保育属一级历史建筑的钟楼。这幢钟楼得以保存并活化为博物馆,正是寓保育于发展方案的成功例子。
钟楼高45米,于1940年落成启用,座落于窝打老道与亚皆老道交界处,是取道九龙塘往新界及启德机场必经之地。钟楼建成后不久已成为地标,见证九龙的发展。同时,不少市民曾到这里缴交电费,是市民熟悉的地方。此外,相信不少乘坐交通工具或路经的途人,都曾抬头仰望装嵌在钟楼三面外墙的大型时钟对时。
中电总部大楼的钟楼最为瞩目,远看犹如中式宝塔。
谈到钟楼,不得不提到关永康,他是中电钟楼和西面两幢名为「圣佐治大厦」的总建筑师,亦是当时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少数的华人会员。钟楼采用国际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使用大规模生产较轻物料建造,强调建筑物的功能,简洁的结构与线条;加上外墙的红棕色瓷砖,产生极佳的视觉效果。虽然关永康在建筑界成就非凡,不过,他最为人熟悉的身份却是电影《苏丝黄的世界》的女演员关南施的父亲。
香港昔日曾流行钟楼建筑,不少大型建筑都设有钟楼,使建筑看来更雄伟,同时发挥社区报时功能。钟楼三面外墙装有直径达2.4米的电力驱动大型时钟;钟楼底部以立柱连系窗户,顶部以多层玻璃砖装饰,每层筑有屋檐,远看犹如一座中式宝塔。钟楼是市民早年对时的设施,中电的朋友告诉我,大钟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短暂停顿以重新校正。1960至70年代,重新校正大钟需由一名维修人员调校,另一人在街上观察,两人用对讲机沟通,以确保三面的时钟显示一致的时间。
钟楼内的楼梯和弧型窗户。
大楼因中电将总部迁至红磡而于2012年停用。如今钟楼换上新装,活化为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大家前来参观时,不妨留意钟楼保留的建筑特色和细部,例如外墙瓷砖、柱式、楼梯、玻璃砖、木门、玻璃窗户、窗花、窗铰等,一睹1940年代前卫的香港建筑设计。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钟楼内展示的已退役山顶缆车。
(本文刊于二○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