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齐来参与保育历史建筑

技艺师傅在「随匠师共艺」传统建造技艺工作坊向参加者示范传统绘画的技巧。
技艺师傅在「随匠师共艺」传统建造技艺工作坊向参加者示范传统绘画的技巧。

历史建筑是香港历史文化和市民记忆的载体,除了镌刻城市的记忆,延续城市的文脉,亦是市民大众共享的文化资源。

在保育历史建筑方面,社会各持份者的参与不可或缺。我们一直透过不同方式加深公众对保育历史建筑的认识,推动公众、历史建筑的业主和其他持份者更积极参与保育及活化香港的历史建筑。

发展局于2017年推出公众参与项目资助计划,透过保育历史建筑基金,资助与保育历史建筑相关的公众教育、社区参与和宣传活动。第一期资助计划获批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和香港测量师学会进行。三个获资助项目的活动已顺利完成,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活动的花絮。

大家在参观经活化的历史建筑时,或会想希望负责设计的建筑师团队亲身讲解,或想多了解历史建筑所采用的传统建造技艺。香港建筑师学会的「共建活力筑迹」项目有四大主题活动,包括「与都神共游」、「随匠师共艺」、「和则师共划」和「伙同学共创」,举办了历史建筑深度导赏团、传统建造技艺工作坊、文物建筑研讨会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当中导赏团和工作坊深受公众欢迎,尤其是过去较少举办的传统建造技艺工作坊,公众报名反应热烈,由原本计划的4场增加至13场。

参与「伙同学共创」活动的同学向评审介绍其历史建筑校舍的作品。
参与「伙同学共创」活动的同学向评审介绍其历史建筑校舍的作品。

对于本地历史建筑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大家又有多少认识呢?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的「当年文物邻里情」项目推出三项主题活动,分别为「建筑文物绘图:培训与工作坊」、「历史建筑复修及维护培训工作坊」和「知今鉴古:建筑赏析」。当中的培训工作坊让参加者参与制作展示北角和油麻地的建筑文物绘图,并将绘图上载至网上平台让公众参阅,更利用工作坊的资料制作《香港建筑文物保育项目管理技术指南》和文化绘图工具包等学习资源,以网上形式与公众分享。

「建筑文物绘图:培训与工作坊」参加者于前香港游艇会会所(现油街实现艺术空间)学习「速绘」技巧。
「建筑文物绘图:培训与工作坊」参加者于前香港游艇会会所(现油街实现艺术空间)学习「速绘」技巧。

「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把参加者在「建筑文物绘图:培训与工作坊」北角篇和油麻地篇的活动成果,制作成展览,在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展出。
「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把参加者在「建筑文物绘图:培训与工作坊」北角篇和油麻地篇的活动成果,制作成展览,在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展出。

大家亦可能想过从不同视角欣赏历史建筑,再发挥创意展现自己眼中的历史建筑。香港测量师学会的「赏•惜•旧筑迹」项目举办了历史建筑深度导赏团、工作坊、关于香港历史建筑的创作比赛和专题论坛。其中的创作比赛鼓励公众以香港历史建筑为主题,创作微缩模型、微电影、绘画和摄影类别的作品,吸引超过400名参赛者,他们的作品都充满创意,展现对历史建筑浓厚的感情。

香港测量师学会的测量师化身成导赏员,向参加者介绍湾仔蓝屋的建筑特色和定期维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
香港测量师学会的测量师化身成导赏员,向参加者介绍湾仔蓝屋的建筑特色和定期维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

虽然部分项目在进行期间受疫情影响,举办活动的学会亦灵活变通,将活动改为网上形式进行,希望以另一模式继续让公众参与。我在2021年11月也参加了香港测量师学会举办的「上五彩」网上工作坊,当我完成登记后,工作人员便把工作包快递给我。在工作坊举行当日,富有经验的工艺师透过网上直播,教授传统中式颜料制造与运用的知识,测量师们亦选取多幢历史建筑给我们作参考。我们透过观摩工艺师示范上色技巧和配色方法,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上彩木雕装饰。疫情并没有减退市民认识文物保育的热诚,我衷心感谢各单位的努力令活动顺利完成,让参加者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能在家中透过视像直播一起参加活动,也让行动不便的参加者一起参与,扩阔活动的受众,可说是意外的收获。

「赏•惜•旧筑迹」创作比赛的得奖者和嘉宾一同欣赏参赛作品展览。
「赏•惜•旧筑迹」创作比赛的得奖者和嘉宾一同欣赏参赛作品展览。

有赖各界支持,项目活动得到市民积极参与,令我们深感鼓舞。如果你也希望透过参加具趣味的活动增进保育历史建筑的知识,大家将再有机会了!保育历史建筑基金第二期公众参与项目资助计划现正接受申请,合资格的本地非牟利机构可就三个优先项目主题提交项目建议书,主题分别为「齐来维护我们的历史建筑」、「青年保育生力军」和「文物建筑在社区:教育、宗教与文物建筑」。我们希望在保育历史建筑基金的支持下,更多机构会举办不同公众参与活动,让更多市民认识和参与保育历史建筑,共享这份属于大家的珍贵文化资源。

如果想了解资助计划的详情,欢迎浏览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网页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三年七月六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