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酱釉陶片破解南海I号古沉船与香港关系

近年越来越多考古资料显示,香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路的中转站,屯门、九龙湾、竹篙湾等,均是商船停泊和补给的天然良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香港获邀参与现时在广州及十月在马六甲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

香港开埠以来成为自由贸易港,频繁的国际贸易带来广泛的人文交流。不同宗教如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传播至香港,与本地华人传统民间宗教并存,不同族群和信众相互包容,多元共处。英国人在港岛北岸建设的维多利亚城内,矗立着基督教的圣约翰座堂、天主教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回教清真礼拜总堂、犹太教莉亚堂,以及中国传统的文武庙,这些多元的宗教处所保留至今,并仍然发挥着凝聚社区的宗教功能,同时是海上丝绸之路对香港带来深远影响的活见证。

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展出的「从广州出发 —“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正是以九至十三世纪期间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透过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海I号古沉船、佛山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址、南海神庙、香港宋皇台遗址等的最新考古发现,展示海上贸易和陶瓷生产的盛况。这是香港于去年底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之后,粤、港、澳三地首个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

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僧侣、使者和商贾首选从广州出发,经南海航路前往东南亚、中东以至北非等地。南海I号是一艘南宋时代的商船, 1987年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的海域被发现,经过多年研究打捞方案后,于2007年以钢沉箱包裹整艘沉船然后起吊出水,开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研究团队经多年发掘,从这艘古沉船出水超过18万件文物。

2015年南海I号沉船发掘工作现场
2015年南海I号沉船发掘工作现场(图片来源: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海I号揭露的沉船基本轮廓及各船舱货物图
南海I号揭露的沉船基本轮廓及各船舱货物图(图片来源: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海I号的沉船地点距离广州不远,唐宋时期已经是东方第一大港的广州,与这艘船有甚么关连?而香港当时又扮演甚么角色?这些都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课题。

打开相关谜团全靠在船上找到的酱釉罐与酱釉陶片。研究团队通过考古类型学比对、田野调查、考古发掘、科技检测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确定船上部份酱釉罐、陶片和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均为佛山南海奇石窑、文头岭窑所生产。考古学者一般称这类酱釉罐为「广东罐」,反映南海I号与广东陶瓷窑口生产地和广州贸易古港密切相关,很可能在800多年前曾停靠在广州装货,然后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国。

南海I号出土的「玉液春」印文酱釉罐(左)及「玉液春」印文酱釉罐印文局部(右)
南海I号出土的「玉液春」印文酱釉罐(左)及「玉液春」印文酱釉罐印文局部(右)(图片来源:《南海1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2014~2015年发掘上册》)

在香港,邻近九龙湾的宋皇台和大磡村遗址,近年的考古发掘也出土不少「广东罐」碎片,其中一些陶片的铭文与南海I号相似,更发现刻有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和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的酱釉陶片,反映香港在宋元时代的海上贸易所发挥的角色。在广州的展览中,有22件展品是来自宋皇台圣山遗址出土的文物。

在香港大磡村遗址出土的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酱釉陶片
在香港大磡村遗址出土的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酱釉陶片

至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当地郑和文化馆将举办「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香港亦参与其中。我们以「香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为题,透过多帧精选照片,介绍过去二千年来,香港在南海贸易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读者如果对海上丝绸之路有兴趣,欢迎前往广州参观这个展览,展期至今年10月8日。至于有机会到马六甲旅游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在郑和文化馆举行的展览。

「从广州出发 —“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举行的开幕典礼后,同日举行学术研讨会,学者和专家们在会上交流意见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酱釉陶片「从广州出发 —“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举行的开幕典礼后,同日举行学术研讨会,学者和专家们在会上交流意见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的「从广州出发 —“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展期至今年10月8日。
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的「从广州出发 —“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展期至今年10月8日。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三年八月十七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