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法定古迹将再添新成员

我很高兴跟大家分享,香港的法定古迹快将增添两位新成员。要将一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过程复杂,除了要确立建筑的文物价值和执行法律程序外,更重要的是要获得业权人的支持,以尊重私有产权和达至政府与业权人共同保护古迹的崇高理想。古物谘询委员会于上星期的会议中,一致通过向发展局局长(古物事务监督)建议,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将两座私人物业 - 鲁班先师庙及邓伯裘故居列为法定古迹,香港的法定古迹数目将增至一百三十六项!

鲁班先师庙
鲁班先师庙位于坚尼地城俗称「西环七台」之一的青莲台上,是一座两进一开间一天井的岭南传统庙宇建筑,庙宇规模虽然不大,但它的历史、文物、文化和艺术价值却非常高,早于2009年已被古物谘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

提起鲁班先师,大家会联想起建造业商人和三行工人,因为鲁班是他们的守护神。鲁班原名公孙班,生于春秋时期鲁国(即今山东省),由于他建筑技艺高超,又是发明家,因此被尊称为鲁班,死后更成为建造业的行业神。我们现时所见的青莲台鲁班先师庙,是1928年重建后的模样,庙宇最初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当年的「倡建鲁班先师庙签题工金芳名碑志」列出超过1,100人和组织捐资建庙,他们的籍贯涵盖广东多个县市,既反映鲁班在建造业的崇高地位,也显示庙宇能凝聚来自各地的业内人士。

鲁班先师庙外貌
鲁班先师庙外貌

鲁班先师庙虽然规模不算宏大,但工艺美术价值却是非凡的,尤以陶塑、灰塑、壁画和木雕最让人惊歎。庙宇壁画多达26幅,正立面门楣石额上方便有九幅壁画和两幅书法,这些精巧细致的壁画,传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及劝学的精神;庙宇前后两进屋脊的正面和背面均饰有石湾陶塑花脊装饰,由著名的均玉店烧造,这些石湾公仔构图虽然复杂,在细小空间中仍布局流畅,错落有致;此外,庙宇正立面山墙墀头上,也有以封神演义故事为题材的石湾陶塑公仔装饰,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属罕见的例子,彰显鲁班先师庙独特的建筑美学。庙内现存四幅具灰塑大师邓子舟和邓居谦父子署名的作品,非常珍贵。邓子舟为高要人,十余岁来港学艺,绘画和灰塑技艺非凡,誉满省港,邓氏父子的后人现仍有守业者。

鲁班先师庙内「周文王渭水访贤」(即姜太公钓鱼)灰塑,为邓子舟、邓居谦父子的作品。
鲁班先师庙内「周文王渭水访贤」(即姜太公钓鱼)灰塑,为邓子舟、邓居谦父子的作品。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为鲁班诞,建筑行内称为师傅诞,是业界重要的日子。今年适逢鲁班先师庙建庙140周年,为隆重其事,负责管理的广悦堂决定修缮翻新庙宇。鲁班庙已获发展局历史建筑维修资助计划资助,现正复修庙宇的装饰工艺,包括延聘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何湛泉师傅,以传统工艺修复庙宇的石湾花脊,为文化遗产传承增添意义。

邓伯裘故居
邓伯裘(1876-1950)是锦田邓族开基祖邓元亮第二十六世孙,也是锦田邓族的显赫人物。他既是成功的商人,又关心社区,热心公益。他作为政府和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支持及推动地区的教育事业,是备受社会尊崇的地区领袖。

邓伯裘故居(下称「故居」)位于元朗锦田祠塘村(又称祠堂村),建于二十世纪初年。从锦田公路转入祠塘村,便见到一口古井,旁边长长的中式建筑便是故居。故居为单层长方形青砖建筑,旁边建有三层高的更楼,在香港民居来说实属罕有。故居所在的地段是在不同年代购入,正立面外墙不同年代的施工痕迹清晰可见,反映故居曾多次进行扩建及修建。故居外墙装饰简朴,只在墙身及山墙饰有以花卉草木及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灰塑。

邓伯裘故居外貌
邓伯裘故居外貌

故居建有三层更楼,十分罕见。
故居建有三层更楼,十分罕见。

故居外貌是中式青砖金字顶建筑,外墙饰有中式传统灰塑和漏窗,但进入正门后,就可感受到中西建筑元素的对话。当年称为「新书房」的入口两侧饰有托斯卡纳式圆柱和拱门,圆柱底座以混凝土和水磨石建成;墙身顶部则饰有中式壁画,以风景和人物为主题,色彩绚丽;地面铺有形似雪花的六角形地砖,揉合中国传统装饰特色和西方建筑风格,反映二十世纪初中国士绅阶级的生活面貌。

故居「新书房」的入口两侧饰有托斯卡纳式圆柱和拱门,墙身顶部则饰有中式壁画。
故居「新书房」的入口两侧饰有托斯卡纳式圆柱和拱门,墙身顶部则饰有中式壁画。

故居六角形地砖
故居六角形地砖

故居的三层高更楼别具特色,入口处装有坚固木门,楼梯及栏杆以水磨石打造,饰以绿色间条和花瓣图案;墙身以花卉图案腰线及模制天花线作简单装饰。各楼层设有小窗孔,装饰简单,具监视和保安功能。

更楼内以水磨石打造的楼梯及栏杆
更楼内以水磨石打造的楼梯及栏杆

更楼各层设有小窗孔,具防御功能。
更楼各层设有小窗孔,具防御功能。

我期待会有更多历史建筑的业权人,像鲁班先师庙及邓伯裘故居的业权人,与政府携手共同保育古迹。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四年三月十四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