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体验传统夯土建筑技艺

大家欣赏传统历史建筑时,或会惊歎其超凡的建筑技艺,也可能被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吸引。今天,让我们回归基本,了解一种十分古老的传统建筑技艺 —— 夯(音「坑」)土技术。

夯土由碎石、砂等骨料;以及黄泥、石灰、糯米浆、红糖水、植物秆茎等天然胶结材料混合而成,经过夯实的动作使它变得结实。夯土早在从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大规模使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夯土可以就地取材,价格廉宜,具备良好的吸潮保温性能,可令室内冬暖夏凉。由于没有易燃成分,它具备防火功能;它的制作简单,不需要重型机械,而且材质坚固,可以循环使用,是一种低碳节能的建筑物料。在水泥、聚合物、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出现之前,夯土是世界多处广泛应用的传统建筑材料。

传统岭南建筑中,也常使用夯土。在香港乡郊地区,仍能看到以夯土建成的建筑,例如吉澳就保留多处夯土房屋。

吉澳以夯土建造的房屋。
吉澳以夯土建造的房屋。

在刚过去的周末,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与渔农自然护理署合作,一连两天举办与夯土相关的活动,当中包括讲座、实地考察以及在二级历史建筑前马头角牲畜检疫站(俗称牛棚)进行的工作坊。两天的夯土活动由澳门文化遗产科技修复及研究学会的叶健雄博士主持,参加者透过实地考察香港的夯土建筑,了解夯土制作过程、原理、发展及修复技巧,也可亲身体验夯土制作,自行制作小夯土块留念。

参加者在澳门文化遗产科技修复及研究学会叶健雄博士带领下,实地考察吉澳的夯土建筑,了解传统夯土建造技艺。
参加者在澳门文化遗产科技修复及研究学会叶健雄博士带领下,实地考察吉澳的夯土建筑,了解传统夯土建造技艺。

参加者体验夯土制作,自行创作小夯土块留念。
参加者体验夯土制作,自行创作小夯土块留念。

我在叶博士的指导下尝试制作小夯土块。
我在叶博士的指导下尝试制作小夯土块。

学员制作的色彩缤纷小夯土块成品。夯土层混合了矿物颜料,再夯实成土块,尤如艺术品。
学员制作的色彩缤纷小夯土块成品。夯土层混合了矿物颜料,再夯实成土块,尤如艺术品。

叶博士和参加者及他们的夯土作品合照。
叶博士和参加者及他们的夯土作品合照。

除了香港,在岭南地区,澳门和珠海也有不少夯土建筑,三地的夯土建筑技艺和添加物料,会因应地区环境而具当地的独特性。澳门科技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于2023年在香港吉澳、澳门妈阁街和珠海市斗门区小赤坎村的夯土民居建筑采样,研究三地夯土建筑的特色。

夯土技术其中一项特点是就地取材,三地夯土样本中均含有颗粒,颗粒主要成分是石英,同时掺入少量矿物杂质。三地夯土中的颗粒形状相约,主要为棱角和次棱角,体现三地天然建材的地域特性和就地取材作夯土构造原料的习惯。在夯土建筑中,颗粒之间相互紧密连接,便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从而促进墙体结构的稳定性。

香港(上)、澳门(中)和珠海(下)的夯土样本中的颗粒,放大后的对比。(照片提供:叶健雄博士)
香港(上)、澳门(中)和珠海(下)的夯土样本中的颗粒,放大后的对比。(照片提供:叶健雄博士)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澳门的样本中,含有比香港和珠海的夯土建筑较大的骨料,例如碎瓷片、碎瓦片和贝壳等,相信与澳门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以及陶瓷外贸活动频繁有关。民居建筑中出现大量碎陶片、碎瓷片,可能是制造或运送过程中破损的器具,当地人建造夯土墙时,利用这些破损器具碎片,就地取材,节约成本。

至于夯土的其他成份,香港样本的含灰量百分比,较澳门、珠海地区为高,反映建造时添加了价格较高的熟石灰,说明当时香港经济水平,相比邻近地区为高;另一方面,对比澳门的夯土建筑,香港夯土的建造年代较晚,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也可能有所改良和优化。

想了解更多夯土建筑技艺的知识,欢迎留意古物古迹办事处五月的夯土活动。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四年四月十一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