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端午佳节谈大澳古庙

上星期一(6月10日)是端午佳节,一连两个周末于香港多处均有龙舟竞赛,节庆气氛热闹非常。我在大学时期已有接触龙舟活动,这项传统运动适合男女老少参与,由于讲求圑队协作,不少企业及机构设有龙舟队,加强员工归属感及建立团队精神。这项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活动已推广至世界各地,我任职香港驻三藩市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期间,也有支持于美国西岸各地举行的龙舟赛事,并透过安排香港年青龙舟队员赴美参赛,推动港美青年文化交流。

在香港,除了竞争激烈的龙舟赛事外,还有不少与龙舟相关的历史文化活动。今年端午节,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应邀到访大澳,为当地独有的端午龙舟游涌主礼,感受水乡深厚的历史和淳朴的风情。对于大澳保存至今的历史建筑和传统特色,她期望政府、民间和企业合作,把优美的天然资源和丰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在端午佳节到大澳感受古迹处处、文化底蕴丰厚的水乡。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在端午佳节到大澳感受古迹处处、文化底蕴丰厚的水乡。

每逢端午佳节,大澳三个传统渔业行会(即扒艇行、鲜鱼行和合心堂)会举行龙舟游涌,以㓗淨社区,祈求神灵庇佑。他们会从杨侯古庙、新村天后古庙、吉庆后街关帝古庙,以及石仔埗街洪圣古庙「接神」,恭敬请出神明的行身,安放在各自的神艇,行会成员在前面划龙舟,拖着神艇于棚屋之间的水涌巡游,称为「游涌」。这个传统习俗已有过百年历史,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扒艇行成员从法定古迹大澳杨侯古庙请出杨侯公行身到神艇安坐,进行游涌仪式,以洁淨社区。
扒艇行成员从法定古迹大澳杨侯古庙请出杨侯公行身到神艇安坐,进行游涌仪式,以洁淨社区。

供奉大澳游涌神明的四所庙宇历史悠久,保存不少珍贵文物,例如碑记、匾额、楹联、祭器,是研究香港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当中以法定古迹杨侯古庙历史最悠久,庙内一口铁钟,铸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反映庙宇可能建于1699 年或以前;正门入口挡中上悬挂的「福荫重光」木匾额,刻于光绪七年(1881年),是珠江口西岸的香山协水师千总陈登送赠,显示水师巡哨至大澳一带,到古庙拜祭,得到福佑庇荫后,送匾额酬谢神恩。

杨侯古庙内历史最悠久的铁钟,铸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杨侯古庙内历史最悠久的铁钟,铸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吉庆后街关帝古庙是二级历史建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 (1488-1505年),于清干隆六年 (1741年) 原址重建。庙内有刻于咸丰二年(1852年)的「重修武帝古庙碑志」,记载捐助信众芳名,排在前端的是22位官兵,包括广东及大鹏协水师官兵,反映他们巡哨期间,定期到古庙拜祭;古庙重修时,官兵皆踊跃捐助。这亦反映清中晚期,大屿山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防据点。古庙门厅正脊上有精细的石湾陶塑人物装饰,为家传户晓的杨家将人物造型,由著名的石湾花脊行均玉店于光绪29年(1903年)烧制。

清中叶广东中路水师巡哨,会定期到大澳吉庆后街关帝古庙参拜。
清中叶广东中路水师巡哨,会定期到大澳吉庆后街关帝古庙参拜。

大澳水乡居民多以渔业为生,渔民信奉天后,也会拜祭洪圣(即南海神)祈求庇佑。二级历史建筑新村天后古庙建于清代初期,面向大澳昔日的盐田和稻田。古庙前进的石湾陶塑花脊由均玉店烧制,造工精巧,是均玉店在光绪18年(1892年) 的作品。古庙仍保留一口铸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铁钟。石仔埗洪圣古庙则始建于清干隆元年(1736年),庙内的铁钟亦于同年铸造,古庙正门门额上方饰有八仙壁画,造型生动。

大澳新村天后古庙面向大澳昔日的盐田和稻田,建于清代初期。
大澳新村天后古庙面向大澳昔日的盐田和稻田,建于清代初期。

始建于清干隆元年(1736年)的石仔埗洪圣古庙。
始建于清干隆元年(1736年)的石仔埗洪圣古庙。

大家可从上述四所庙宇保留的碑记、匾额等文字记录,勾寻大澳的历史;也可以从古庙的陶塑、灰塑、木雕、石雕、壁画等装饰,欣赏岭南传统建筑艺术。下次到大澳,在感受独特水乡风貌外,不妨预留时间,到古庙走走看看。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四年六月二十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