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馆的恐龙会客室自上月下旬开幕以来,广受市民欢迎,能够近距离观看专家清修化石,参观者都非常雀跃。专家清修化石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三大法宝:气动笔、锤子和平头凿,缺一不可。让我带大家一同走进恐龙会客室的清修区,深入了解专家的工作。
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联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专家以及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在赤洲发掘了约30块含恐龙骨骼化石的岩石,专家和工作人员现正在恐龙会客室的清修区内清修这批化石。
在清修区工作,耳罩、眼罩和口罩是必备的基本装备。清修区和展示区除有隔尘设施,也安装了隔音设施,大家隔着玻璃屏观看专家工作时,不会听到气动笔金属笔头与岩石磨擦发出的刺耳声音,那种声音就像大家洗牙时,牙医清除牙石的声音;因此,在清修区工作,耳罩、眼罩和口罩是保障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必需装备,耳罩可隔绝刺耳声音,眼罩和口罩可阻隔在清除岩石的过程中,产生的微细碎石浮尘。
工具方面,尖头气动笔可谓清修工作中最重要的法宝,专家会使用两款气动笔,一款名为ME-9100,笔头比较粗,直径有1毫米;另一款名为Micro Jack,笔头非常幼细,直径只有0.5毫米。ME-9100适合以较高速度和力度清除包裹着化石的岩石;Micro Jack则适合慢慢地、仔细地清除贴近化石的岩石,以露出骨骼化石的表面和细部结构。另外两件必备法宝 —— 锤子及平头凿,两者配合使用,能协助清除距离化石表面较远且有一定厚度的岩石。
古脊椎所专家使用幼细的气动笔(Micro Jack)细心清除化石周围的岩石。
锤子及平头凿是另外两件清修必备法宝。
大家或许好奇清修区内的巨型吸气管有甚么用途?这是浮尘吸收器,用来吸走清除岩石时所产生的浮尘。恐龙会客室的室内环境,是严格遵照文物专家的专业意见而设计,对温度、湿度和照明亮度都有特定要求;另外,所有向外的玻璃门窗均贴上防紫外线隔膜,以妥善保护展出和清修中的化石。
在清修区内安装的浮尘吸收器,能吸走清除岩石时所产生的浮尘。
大家也不妨留意一下,恐龙会客室外墙绘画的五款恐龙,它们是在中国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品种,分别为黄河巨龙、诸城暴龙、中国角龙、青岛龙和河源龙。透过这些恐龙复原图,大家对中国恐龙又加深了认识。
配合恐龙化石的发现,古迹办与渔护署将继续推出关于古生物学、化石、地层学及古环境学的讲座和工作坊。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将于1月5日(星期日),在文物探知馆举行讲座,分享脊椎动物包括翼龙、兽脚类恐龙(包括鸟类)和蝙蝠三个群体,如何演化出飞行的能力;接着在1月中旬开始的周末及周日,将举办多个关于古生物化石的工作坊,探索古生物的兴盛与灭绝而成为化石的过程,也会介绍不同的化石「明星」,参加者更可以亲手制作古生物纪念品。详情请留意古迹办网页(https://www.amo.gov.hk/tc/visitor-centre/education-programmes/education-activities/index.html)。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〇二五年一月二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