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轩,摄于2008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清暑轩(右)上层和连接毗邻的觐廷书室的通道,摄于2015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正门廊道两旁摆放的五对功名牌,摄于2024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正厅对联「守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遵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是由清代广东三大状元之一林召棠所题,摄于2015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清暑轩具西式元素的灰塑装饰,摄于2024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清暑轩位于屏山坑尾村,毗邻觐廷书室,由邓香泉父子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斥资兴建,用作接待到访觐廷书室的鸿儒学者及宾客,并提供下榻地方。清暑轩曾接待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爵士、商绅兼早期华人领袖何东爵士、捐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的邓志昂及冯平山等社会贤达。

清暑轩楼高两层,呈曲尺形,虽是独立建筑,但在上层设有通道,连接旁边的觐廷书室,方便昔日下榻清暑轩的老师前往觐廷书室讲学。此外,由于清暑轩是为招待名儒贵宾而设,邓族因此特别从佛山和广州聘请工匠负责兴建。清暑轩的木雕、灰塑、壁画等造工精致,是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清暑轩的装饰同时具备西式元素,显示本地传统士绅华宅的气派。

清暑轩正门廊道两旁展示了五对功名牌,其中两对分别刻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文武登科」、「父子、兄弟联科」,彰显了第二十世祖邓瑞泰一房在文举及武举考获的功名。此外,另一块功名牌「祖孙、甲子科、文武登科」是指邓瑞泰于清嘉庆九年(1804)中甲子科第十五名武举人;以及一个甲子(即60年)后,他的孙子邓惠育于清同治三年(1864)中甲子科第四十一名文举人,可见昔日屏山邓族文武兼修及教育风气之盛,同时反映邓族骄人的科举成就。正厅的对联「守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遵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是由清代广东三大状元之一林召棠所题,反映昔日屏山邓族与广东文人官员的连系。

日占期间,屏山邓族曾把清暑轩改作临时收容所及中转站,为香港逃难至内地的同胞提供住宿和食物。据族中长老忆述,当时经清暑轩逃往内地的人士一批紧接一批,前后估计近六千人,可见屏山邓族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同胞同舟共济的家国情怀。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9时至下午1时及下午2时至5时
农历年初一至三休息

地址︰
新界元朗屏山坑尾村104及109号

查询热线︰
(852) 2208 448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