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村邓氏宗祠,摄于1987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厦村邓氏宗祠,摄于1985年。©香港历史博物馆
「友恭堂」及邓惠麟恭录的十六条「圣谕」牌匾,摄于2012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复修后的友恭学校,摄于2024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礼宾楼,摄于2014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厦村邓氏宗祠又称「友恭堂」,是厦村邓族为纪念邓洪贽和邓洪惠两位先祖而兴建,属三进三开间两天井布局。邓氏宗祠与邻接的礼宾楼和友恭学校组成的历史建筑群,见证了厦村邓族重视文教的教育理念及昔日传统教育在香港的历史。

邓氏宗祠中进悬挂多块功名牌,展示邓族在科举取得的显赫成就;「友恭堂」牌匾之上,挂有邓惠麟恭录的十六条「圣谕」牌匾,训谕族人守法和应具备的德行。邓惠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在厦村锡降围出生,清咸丰五年(1855)考获秀才。邓惠麟一门皆杰,他六个儿子中有三位都是名列前矛的廪生,故有「父子四案首」的美誉。友恭堂仍保存不少由邓惠麟收藏的先儒墨宝拓印或临摹的楹联,例如中进石柱上的楹联临摹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笔书「立心不可负惭于祖父;行事须留好样与儿孙」,期盼「凡为子弟皆得触目而承先启后之志」,深具教化意义。

此外,屏门两旁的楹联也是邓惠麟所书,勉励族中子弟和睦相处及潜心向学,以期在文武科举考取功名,以显父母、扬名声、尽孝道。足见昔日香港宗族崇文尚学的风尚,亦见昔日香港与科举制度的紧密连系,反映香港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邻接祠堂的礼宾楼和友恭学校在1924年前已建成,礼宾楼原是招待客人留宿的地方,反映邓族尊重及礼待客人的传统。据族人忆述,自1940年代起,礼宾楼开始供奉文昌帝君,当时友恭学校的学子会在农历新年或开学时在文昌神龛前进行「开笔礼」,祈求学业顺利。

位于祠堂背后的友恭学校,据「友恭堂」命名,为区内子弟提供教育。由于学生众多,邓氏宗祠部分地方及礼宾楼也曾用作课室和教师宿舍。后来因校舍不敷应用,友恭学校于1964年迁至厦村乡新生村,校舍则改作幼稚园,直至1970年代末停办。

开放时间︰
星期一、三至日:上午9时至下午1时及下午2时至5时
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圣诞日、圣诞翌日、元旦日、农历年初一至三休息
(友恭学校不对外开放)

地址︰
新界元朗厦村

查询热线:
(852) 2208 448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