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书院位于般咸道与西边街交界,校舍于1926年落成,1928年正式启用,一直沿用至今,是本港现存少数战前官立学校之一。书院一直扎根香港岛西区,前身为政府于1879年兴办的西营盘学校,早期校址先后位于西营盘第三街及薄扶林道。
校舍于1926年峻工时,政府在行政报告中形容书院为「最优良、最新式的校舍之一,内有29个班房、职员及公共活动室……一间博物馆暨图书馆、美术室、物理及化学实验室……体育馆、有盖操场及消防器具……」。
1941年香港保卫战期间,由于英皇书院内具备由首任校长莫理士(Alfred J. Morris)引进的圣约翰救伤队设备,因此校舍相信曾用作急救站支援抗敌。书院在战时遭受严重破坏,需要大规模修缮。
修缮工程于1950年开展,虽然首阶段的修缮及扩建工程于1953年完成,但由于战后的香港校舍短缺,英皇书院先后与葛量洪师范专科学校、李陞小学、罗富国师范学院的附属学校和伊利沙伯学校共用校舍,为战后香港教育复甦提供了重要场所。1960年,英皇书院最后扩建阶段完工,学校亦自战后首次以全日制方式运作。
英皇书院自创校以来培育众多人才,著名毕业生包括刘殿爵教授,他是世界闻名的儒学学者,1938年获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中文系,其后赴英国深造,并曾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他将《论语》、《孟子》和《老子》等传统中国典籍翻译成英文,成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必读文本。刘殿爵教授1978年回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金应熙教授与刘殿爵教授同届,深受许地山教授、陈寅恪教授的治学态度启发,于中国史、香港史、东南亚史皆有所建树。他其后在中山大学任教,并于1979年出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开放日︰
一般定于每年3月。详情请参考英皇书院网站︰https://www.kings.edu.hk。
地址︰
香港半山般咸道63号A
查询电话︰
(852) 2547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