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楼(二级历史建筑)
教学大楼(二级历史建筑)
学生宿舍(二级历史建筑)
教员宿舍(二级历史建筑)
五家教员宿舍(二级历史建筑)

香港三育书院清水湾校址,摄于1975年。最早的校舍建筑于1939年落成。©香港三育书院
香港三育书院的行政楼(中)和行政大楼(前)皆为学校早期建筑,已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摄于2002至2005年。©香港三育书院
香港三育书院的学生宿舍,摄于1955年。©香港三育书院
香港三育书院的学生宿舍,摄于1995年。©香港三育书院
香港三育书院的教员宿舍,摄于2003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香港三育书院的五家教员宿舍,共有五个员工宿舍单位,摄于2003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香港三育书院位于西贡清水湾,现时仍然保存五座初期建成的建筑,包括行政楼、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教员宿舍及五家教员宿舍。这五座建筑已获评为二级历史建筑,主要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港澳区会前会长,朱天明牧师的先父朱如达设计。 朱如达生于广东,是土木工程师,曾经参与设计的建筑包括广东省银行大厦、台山县中学、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华办学与三育学校

自清廷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社会对新式教育需求愈发殷切。当时大量基督教团体来华办学,包括创办「三育」学校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早在十九世纪,基督新教传教士相继来华,1807年,英国伦敦会马礼逊修士(Rev. Robert Morrison)到达广州,是为新教在华传教的开始。 初时,办学是传教士传福音的途径之一,不被传统华人接受,加上教士活动范围仍受清廷限制,教会学校因此未能大规模发展。

直至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及1860年《北京条约》后,清廷开放教禁,来华传教士剧增,活动范围扩展,加上洋务运动兴起,教会学校正好配合社会需要而蓬勃发展。香港是中国南方的重要门户之一,因此成为外国传教士进入内地的跳板,并留下众多教会学校的历史足迹。

二十世纪初,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派遣传教士安德纯牧师(Rev. J.N. Anderson)夫妇、谭爱德女士(Ida Thompson)及邬尔布牧师(E.H. Wilbur)夫妇等来华办学传道。1903年,谭爱德女士在广州同庆坊创立伯特利女校; 其后,邬尔布牧师也在同庆坊兴办益智男校。男校虽在1911年停办,但数年后于1915年在广州南关珠光里复办,并易名为三育学校,是为「三育」学校的开始。 约于1915年,伯特利女校迁往东山犀牛尾,三育学校稍后于1917年也迁至该处,两校遂于1922年合并,改称为三育中学,服务广西、广州和客家传教区。 其后因时局动荡,三育中学在粤港之间数次迁校,办学历程紧扣大湾区的历史发展。

三育中学在1920年代首次迁校,当时教会学校在华发展蓬勃,规模庞大,引起部分内地教育界人士忧虑,并建议收回教育权。1925至1927年期间,广州一些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不少外国教员纷纷离境。广州三育中学亦处于艰难时期,1927年一度将部分学生转移到香港深水埗庵油街(现为福华街)的华安学校。不过,是次风波与迁校为时甚短,翌年学校已迁回广州继续教务。及至1930年代,「三育」在内地日益发展,扩充为服务粤、桂、闽三省的教育机构。

战时三育学校的发展和清水湾校址

1937年,广州「三育」学校受战事影响,再次迁往香港,暂驻沙田陈楼教学,当时学校称为华南三育研究社。1938年,南京桥头镇的中华三育研究社因战火停办,并于同年秋天迁往香港,与华南三育研究社合并,改称为中华华南三育研究社。然而,沙田陈楼只是临时校舍,「三育」需要在香港寻找合适的永久校址。校方其后觅得现时清水湾校址,遂积极筹建校舍,校舍于1939年竣工启用。

好景不常,1941年日军侵袭香港,「三育」被逼停办,促使校方于1942年,再次迁往广东东江上游的重镇老隆办学,重新设立校舍、礼堂、课室、学生宿舍、教职员宿舍,并添置学校桌椅等。往后数年,「三育」顺利地在老隆教学, 战后才回港复校。

战后三育学校的发展

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香港「三育」校舍被英军借用,学校遂从战时临时办学的老隆,再次搬回其创办地——广州,至1947年才迁回清水湾现址。其时,学校仍以华南三育研究社为校名,直至1950年代初,才复称为三育中学。 在华南联合会及中华总会的支持和赞助下,香港「三育」的校务迅速复原,清水湾校舍更从十六座增至二十二座。

与此同时,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继续在香港积极办学,开办多间以「三育」为名的学校,例如九龙三育中学和大埔三育中学; 教务也扩展至澳门,于1953年9月在美珊枝街五号创办「三育」幼稚园及小学,1961年再办中学。现时的澳门三育中学校舍,位于氹仔运动场大马路,于1996年落成。

早期的清水湾「三育」的导师,有部分是在本地招聘,部分是从广州三育转来,部分是从美国差会派来。为了安置非本地导师,朱如达建造了几十个教员宿舍单位。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大部分的宿舍单位都是连起来建造的。但经历时代转变,现在遗留下来的就只有面向东北方向的五间教员宿舍。在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期间,每到星期五、六晚,这些教员宿舍便会变成大量学生的聚会点,与导师打成一片,大家一起谈心、唱歌、玩游戏、煮食等。三育校友对三育深刻的怀念,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青春岁月,是与导师一起走过的。

时至今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华办学已逾百年,位于清水湾的香港「三育」校址,仍然保存五座建校初期的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开放日︰
一般定于每年12月第一个星期日举行,详情请浏览香港三育书院网站︰https://www.hkac.edu

地址︰
新界西贡上洋清水湾道1111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