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会堂,摄于2022年。©古物古迹办事处
学海书楼创办人赖际熙太史。©学海书楼
在学海书楼任教的前清翰林,1936年摄于般咸道楼址。左起:温肃、岑光樾、陈念典、区大原、赖际熙、周廷干、区大典、朱汝珍、左霈、陈煜庠。©学海书楼
香港大会堂公共图书馆曾免费借出高座演讲室,供学海书楼作公开国学讲座。图为兴建中的大会堂高座,摄于1960年代初。©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1920年代,香港以赖际熙太史为首的前清学者认为,西方思想对中华文化冲击日重,决定聚书讲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绅商何东、利希慎、李海东、郭春秧等人支持下,学海书楼于1923年正式创立,透过邀请名师鸿儒开坛讲学及收集群书供公众阅览,以保全国学。学海书楼的创立受广州学海堂启发,因为赖际熙太史的办学理念深受学海堂影响,期望「尊崇孔圣,羽翼经训」。广州学海堂由两广总督阮元于清嘉庆年间(1796至1820年)设立,倡导重训诂和考据的「实学」, 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亦是近代广东文人的重要文化认同,学海书楼创楼元老之一陈伯陶,也肄业于学海堂。

学海书楼广集名师鸿儒如陈伯陶、赖际熙、朱汝珍、温肃、区大典、区大原、岑光樾、俞叔文等人讲学,致力发展儒学和中文教育,亦推进了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的成立。当二十世纪初中国兴起「西学」之际,学海群贤在港推动中国文化传承,格外难能可贵。战后,南来香港的学者日众,学海书楼亦广聘名师如唐君毅、饶宗颐主持讲座,其中广州来港的中山大学陈湛铨教授,更为书楼讲学三十多年。

1960年代,学海书楼位于中环的楼址重建,适逢香港大会堂建成启用,遂将全部藏书借存于大会堂图书馆,直至2001年,藏书迁至铜锣湾香港中央图书馆保存为止。期间,大会堂公共图书馆免费借出高座演讲室,供学海书楼作公开国学讲座,传承清末南来学者弘扬中国文化的热情。时至今日,学海书楼仍然继续举办国学讲座;书楼藏书更超过1,900多种,合共34,600 余册,主要为国学古籍的线装本和手抄本,经、史、子、集俱全,全部妥善收藏于香港中央图书馆, 实为不可多得的国学宝藏。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9时至下午11时

地址︰
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5号

查询热线︰
(852) 2921 284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