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诺修院学校

九龙塘窝打老道玛利诺修院学校
正立面
正门上方矮墙上的旗杆
迴廊
露天中庭
木楼梯

玛利诺女修会(又名「圣道明玛利诺女修会」,其原名为「圣道明海外传教女修会」)于一九二一年来到香港传教和服务,并于一九二五年创办玛利诺修院学校,该校最初是一所幼稚园,校址位于柯士甸道。一九三一年,圣德肋撒堂成立后,学校管理层认为发展中的九龙塘区是玛利诺修院学校的理想选址。窝打老道的新校舍于一九三三年开始兴建。

香港总督郝德杰爵士(一八八四至一九五一年)于一九三六年五月,为学校主楼主持奠基仪式。翌年,玛利诺修院学校迁至新校舍,为幼稚园至预科程度的学生提供教育,校舍自始亦成为区内的地标。

学校运作因二次大战而中断,校舍由一九四二至四五年曾改作日军医院。主楼旁边的修院在二次大战前开始兴建,于一九五三年竣工。一九六〇年,学校的中学部迁往何东道5号的新校舍,此后,窝打老道学校主楼便一直由小学部使用,而主楼旁边的修院在一九九七年当小学改为全日制后,亦归小学部使用。

于一九三七年落成的学校主楼采用中世纪修道院或学院的布局设计,列柱迴廊围绕露天中庭。校舍建筑群的自由新都铎风格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建筑设计特色,包括装饰派艺术、罗马式、新乔治亚风格和哥德复兴式。礼堂内罗马式的拱顶天花、面向界限街的麻石阶梯、尖拱门、四坡或斜折线形屋顶和建筑物正面的塔楼,均是主楼显着的建筑特色。

玛利诺修院学校的主楼及其布局保存甚佳,多年来并没有经过明显的改动或改建,校舍内仍保存着古色古香的装饰和地台。校内优美的花园和园景,亦提高了该建筑群的整体性价值。

玛利诺修院学校于二〇〇八年列为古迹。

九龙窝打老道130号(图则
请搜寻交通工具及路线,以便预先计划行程。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更改,以有关机构公布作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