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宣布,古物事务监督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将两幢位于新界的历史建筑,即沙头角下禾坑发达堂和元朗屏山达德公所,列为法定古迹。有关公告今日刊宪。
发达堂由「李道环祖」(由李道环四个儿子组成的受讬人)于一九三三年兴建。李道环是沙头角禾坑李氏宗族的后裔,其先祖李德华于一六八○年代从广东博罗迁居 到现时称为新界的地方,并建立上禾坑村,他的孙儿李捷荣在一七三○年左右定居下禾坑。李道环是李德华的第七代后裔。正如沙头角许多在十九世纪末远赴海外谋 生的年轻人一样,李道环年轻时前往越南谋生,后与家人衣锦还乡,在下禾坑定居。
在一九三三年兴建发达堂时,李道环的长子李钧兰为「李道环祖」的司理。作为沙头角区内举足轻重的社区领袖,李钧兰于一九三六年获总督委任为沙头角区三名「谘议」之一,负责就区内事务和纠纷提供意见。当时获总督委任为「谘议」被视为莫大的荣誉。时至今日,发达堂仍是李道环后人的居所。
发达堂不但见证区内这显赫客家家族的悠久历史,亦是折衷主义住宅建筑的典型例子,这种建筑风格广为香港二十世纪初期海外归侨所采用。这座楼高两层的大宅建有长长的客家式人字瓦顶,正面有平顶外廊。建筑物以传统的青砖和木材,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成。大宅正面最具特色,上下两层皆有柱廊,楼上外廊平顶上的 护墙有卷云状的三角山花装饰,以及球形和瓮形的顶饰。
达德公所位于元朗屏山,是本港现存唯一专为村落联盟(乡约)聚会、祭祀,以及作为露天市集管理处而建的公所。公所由屏山乡绅邓勳猷及其族人于一八五七年兴建,以供更练和「达德约」成员聚会之用。公所的名称源自「达德约」,该乡约由元朗和屯门约三十九个村落组成,目的是保护各村的经济和社会资源。
达德公所亦是现存与一八九九年新界抗英行动有直接关系的少数遗址之一。据说,乡民于一八九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公所开会后,发出了一份「抗英揭贴」,呼籲屏山区内的乡民支持武装抗英行动。
作为议事的地点,达德公所设计简单实用。公所原为一座两进三开间式构筑物,后来,于一八六六年,建筑物左右两边各加建了「慰寂祠」和「英勇祠」,以纪念为 「达德约」牺牲的烈士。建筑物以青砖建成,配以人字屋顶,底层以花岗石建造。建筑物入口上方绘有吉祥图案壁画和书法作品。
由于达德公所正前方曾经进行大规模填土工程,建筑物所在地方较四周地面水平低约一米。自一九八○年代后期以来,该处长期受水浸问题影响,建筑物后面部分亦于一九九○年代遭受山泥倾泻破坏。在渠务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协助下,排水系统工程已于二○一三年年初进行,而斜坡改善工程将于二○一四年年初展开,以解决达德公 所周边的水浸及斜坡安全问题。
达德公所第一期修复工程已于二○一三年七月展开,预计于二○一三年年底完成。至于公所的第二期修复工程,则待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斜坡改善工程后,于二○一五年再作安排。整个修复工程预计于二○一六年竣工。届时,作为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达德公所将会成为屏山文物径的主要景点之一,供公众欣赏。有关上述两幢古迹的详细资料已上载发展局文物保育网页(www.heritage.gov.hk)。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3时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