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埔历史足印:新界行政(上)© 有线电视(2021年7月)
舊大埔警署於一八九九年落成,為新界首間警署及警察總部,亦是新界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警署。舊大埔警署在二〇二一年列為法定古蹟,現時已活化為綠匯學苑,以推動保育及永續生活。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新界行政(下)© 有线电视(2021年7月)
大埔舊北區理民府約於一九〇七年興建,是英國租借新界後最早的民政中心,於一九八一年列為古蹟,二〇〇二年開始用作香港童軍總會新界東地域羅定邦童軍中心。 前政務司官邸於一九〇六年落成,當時坐落於吐露港一小島元洲仔上,由一條基堤與陸地連接。建築物原用作當時新界理民官宿舍之用,後改為政務司官邸,與新界民政息息相關。前政務司官邸於一九八三年列為古蹟,現已改用作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的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庙宇和社区(上)© 有线电视(2021年7月)
大埔舊墟天后宮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為香港現存歷史悠久的天后廟之一。當年廟宇原位處海濱,因歷年填海擴地,現已坐落於大埔市中心。大埔舊墟天后宮在二〇一〇年獲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庙宇和社区(下)© 有线电视(2021年7月)
大埔文武二帝廟由七約鄉眾合力興建,於一八九二年落成,是太和市議事、仲裁和祭祀的場所。文武二帝廟於一九八四年列為古蹟。 舊大埔墟火車站建成於一九一三年。此火車站以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建造,有別於過往九廣鐵路沿線其他西式設計的火車站。舊大埔墟火車站於一九八四年列為古蹟。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祠堂和围村(上)© 有线电视(2021年6月)
敬羅家塾位於大埔頭村,是大埔頭鄧族的家祠,曾作書室之用,現仍是族人聚會和舉行傳統節日活動的地方。敬羅家塾於一九九八年列為古蹟,建築物的全面修復工程於二○○一年一月竣工,而是次修復項目榮獲該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優異項目獎。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祠堂和围村(下)© 有线电视(2021年6月)
梧桐寨邱氏宗祠據說約建於一八〇〇年。祠堂屬兩進一院一開間的建築,牆體以青磚築砌,已被批灰,支撐著人字木結構的琉璃瓦頂,正脊兩端飾以夔龍。梧桐寨邱氏宗祠在二〇二〇年獲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埔泰亨灰沙圍約於三百至四百年前由泰亨文氏所建,築有圍牆、門樓及四角更樓,亦曾建有護城河。時至今日,護城河已被填平,門樓亦已被重建,只有部份圍牆及更樓尚存。灰沙圍圍牆於二〇一〇年獲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商贸和交通(上)© 有线电视(2021年6月)
位於大埔樟樹灘的協天宮主要供奉關帝,建築年份已無從考究。相傳因風水關係,協天宮採用面向馬鞍山的設計。在二〇一〇年樟樹灘協天宮獲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於一九一〇年九廣鐵路通車時,舊大埔滘火車站是當時其中一個最早運作的火車站,旁邊設有碼頭,兩者組成大埔區一個貿易及交通運輸樞紐。
寻找大埔历史足印:商贸和交通(下)© 有线电视(2021年6月)
大埔碗窰曾是新界的陶瓷工業中心,生產青花瓷器。在碗窰進行的考古調查發現了從採礦到入窰裝燒各項工序的遺蹟,是香港重要的文化遺產。大埔碗窰村碗窰於一九八三年列為古蹟。 樊仙宮位於大埔上碗窰,是上碗窰村和下碗窰村的主要廟宇,相傳由馬氏興建,以供奉陶匠的守護神樊大仙師。根據懸掛在正廳的木牌匾刻,該廟的歷史已逾二百年。樊仙宮於一九九九年列為古蹟。
般咸官小:防空洞、傅科摆 校园满布历史足迹 © 有线电视(2021年4月)
般咸道官立小學校舍建於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一年,為羅富國師範學院的舊校舍,該學院於一九三九年成立,是香港首間全日制師範學院。般咸道校舍於二〇〇〇年一月二十五日起成為般咸道官立小學校舍。般咸道官立小學於二〇二一年列為古蹟。
孔圣讲堂 © 有线电视(2021年4月)
孔聖講堂於一九三〇年代落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用作發揚儒學的建築,不少著名學者例如郭沫若、茅盾和饒宗頤均曾在此演講。孔聖講堂於二〇二〇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达德公所:唯一专为乡约聚会、祭祀、市集管理而建公所 © 有线电视(2021年3月)
達德公所於二〇一三年列為古蹟,是本港現存唯一專為鄉約(村落聯盟)聚會、祭祀,以及作為市集管理處而建的公所。
古灯重生 © 有线电视(2021年3月)
位於都爹利街南端的石階及竪立在石級兩旁欄杆上的四盞煤氣路燈於一九七九年列為古蹟。二〇一八年九月十六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時,石階及煤氣路燈受到嚴重破壞。修復工程於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竣工。
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