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古蹟景賢里的修復工程,在保育專家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湯國華教授的監督下,經歷逾兩年在景賢里大宅內及其他地方進行的繁重復修工作經已完成,公眾人士將可首次踏足大宅,欣賞其建築特色。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將於四月二日至二十五日的週末,包括復活節假期(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景賢里舉行為期十日的開放日,讓公眾參觀大宅。
發展局發言人今日(三月二十三日)表示,隨着景賢里的修復工程完成,下一項挑戰是為它尋找合適的用途,務求達致使文物保育工作得以持續及開放予公眾參觀的目標。
發言人說:「我們會把景賢里納入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以決定該歷史建築最合適的活化用途,並交由非牟利機構管理。第三期活化計劃的詳情將於六月公布。」
「我們希望開放日有助引發公眾就該古蹟的活化用途提出意見及建議。我們將於開放日期間向參觀者派發意見卡,讓他們發表意見。」
公眾可透過以下三個途徑索取入場券:
開放日分為上午及下午兩節,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及下午二時至四時三十分。開放日共有二萬張入場券,以先到先得的方式派發,每人限索取其中一節最多四張入場券。
景賢里並沒有泊車設施,公眾人士請選擇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參觀。
有關開放日的查詢,可致電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電話:2848 6213或2848 6214)。
景賢里原名「禧廬」,於一九三七年由廣東商人及慈善家岑日初及岑李寶麟所建。大宅巧妙地糅合中西建築特色,展示了香港戰前時期上乘的建築技術及工藝。
於二〇〇七年九月,公眾發現景賢里屋頂琉璃瓦片、石製構件及窗框遭拆除,引起公眾輿論及要求保留大宅。政府即時採取果斷行動,將大宅宣布為暫定古蹟,並迅速與業主達成非原址換地協議;此舉是自二〇〇七年實施的新文物保育政策下,為香港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工作開創先河。根據換地協議,業主同意負責景賢里修復工程的費用。
景賢里於二〇〇八年七月正式列為法定古蹟,獲永久法定保護。透過國家文物局的協助,政府委聘了湯國華教授制訂修復工程計劃。修復工程於二〇〇八年九月展開,並於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大致完成。
完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