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尋珍-在歷史古蹟飽嚐美食

一年四季可以有不同味道的純素青檸薑批,清香美味!
一年四季可以有不同味道的純素青檸薑批,清香美味!

經過一星期辛勤工作,周末難免想尋找美食獎勵自己。假如能在享用美饌的同時,欣賞歷史建築的文化內涵,將是味覺及心靈的雙重滿足!

「為食」乃人之常情,但食得有智慧才是王道。走進由舊大埔警署活化而成的綠匯學苑,我被「慧食堂」的名字吸引――原來這食堂希望大家食得有智慧,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惠及自身健康、社區及環境。

慧食堂主打輕食,以本地有機農場供應的時令農產品入饌,因此餐廳可說是沒有固定餐牌,菜式因應農夫交來的農產品設計,對大廚固然是一項挑戰,對食客而言亦充滿新鮮感,可以品嚐時令創意菜式。

慧食堂所在的舊大埔警署,位處大埔運頭角小山丘上,是新界首間警署,也曾經是新界警察總部,在1987年大埔分區警署啟用後才停止運作。其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參與「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成立綠匯學苑,推廣永續生活模式,慧食堂便是其中重要的推動力。

為減少碳排放,慧食堂只供應素食,不要以為素食必然是沉悶乏味的菜式,以慧食堂的純素青檸薑批為例,材料中的子薑和老薑,隨季節配搭,令檸檬批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味道;至於纖維較高的蕃薯葉,風乾成為脆片後,口感有如紫菜,是一道美味而健康的小食。慧食堂只用天然原材料製作食品,不使用急凍或加工材料,並盡量採用本地食材或綠匯學苑內栽種的食物以縮減食物里程,採用節能烹調,廚餘亦會轉化成堆肥,是名副其實的低碳餐廳。

活化後的前粉嶺裁判法院地下設CoHee咖啡室,法院限定餐牌非常特別。
活化後的前粉嶺裁判法院地下設CoHee咖啡室,法院限定餐牌非常特別。

享受過原創素食,最好可以品嚐一杯全人手調配的手沖咖啡!座落前粉嶺裁判法院的咖啡室CoHee以各式精品手沖咖啡馳名,團隊的四位成員全是咖啡迷,店內包羅世界各地的特色咖啡豆,以至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其中一款店主自家特製的咖啡,糅合巴西和埃塞俄比亞日曬,及哥倫比亞水洗三種咖啡豆,濃厚的果仁味滲出柑橘芳香,口感獨特。

近期香港法庭電影氣勢如虹,作為電影拍攝場景之一、已活化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的前粉嶺裁判法院的二號法庭,仍保留昔日法庭的原貌,參觀時可以在律師席、犯人欄等感受審判的莊嚴氣氛。前粉嶺裁判法院是新界的首間裁判法院,雖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城市建築,它的外牆設計及多層高的窄長型窗戶,卻有新古典建築風格的簡約味道。在三級歷史建築的落地玻璃窗旁,呷一口手沖咖啡,在法院限定餐牌上選一客「包青天」(巴斯克芝士蛋糕)、「我冇罪」(朱古力冰沙特飲)、「清白」(油揚鰹魚湯烏冬)或者「冤枉」(日式溫泉蛋),愜意之餘也有另一番風味。

經店主悉心培訓,年輕咖啡師不單自行炒豆,還會搜羅不同品種的咖啡豆,為客人調製口味獨特的咖啡。
  經店主悉心培訓,年輕咖啡師不單自行炒豆,還會搜羅不同品種的咖啡豆,為客人調製口味獨特的咖啡。

談到咖啡,位於九龍城石屋家園的石屋咖啡冰室同樣令人難忘。冰室主打精品咖啡,最受咖啡迷歡迎的是來自Omakase 概念的 「咖啡師發板」,年青咖啡師了解客人口味後,調配符合客人要求的咖啡,每一杯均不盡相同,配搭最受歡迎的全日早餐(All Day Breakfast),令人賞心。冰室內的花紋階磚,舊式撥號電話、舊衣車、電影海報掛畫等,彷彿置身於六十年代的舊冰室,叫人流連忘返。

冰室所在的石屋家園,十九世紀末是何家村的所在地,日軍侵佔香港時遭拆卸。石屋家園所在位置四十年代建成一列五間石屋,名為何家園。五十年代附近地區曾為電影製片場,至六十年代片場原址分租予多間工廠,而石屋家園則租予「藍恩記山墳墓碑工程」及「永盛裝修工程」經營,其中「藍恩記」招牌至今仍然保留。

在石屋家園享受懷舊美食和咖啡,同時可以支持區內的弱勢社群,因為冰室以社企模式營運,為區內青少年、智障人士提供培訓及就業機會,最近還培訓剛退休長者成為咖啡師義工,於區內社區中心提供服務。

客家名菜―― 砵仔惠州梅菜扣肉飯,份量適中,並不「邪惡」!
客家名菜——
砵仔惠州梅菜扣肉飯,份量適中,並不「邪惡」!

接連介紹了幾間輕食為主的餐廳,讓我們轉轉口味,從活化的歷史建築中品嚐製作精緻的客家菜。剛於去年開幕的大坑火龍文化館,一樓主題餐廳「客廳」就以傳統客家菜,配合大坑是著名客家村的歷史,締造大坑社區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

傳統客家菜以鹽定味、以湯提鮮。早期在香港居住的客家人多以務農為生,體力消耗大,因此客家菜著重「油、鹹、香」。「客廳」細心的把尋常菜式做得精緻,家鄉煎藕餅和欖菜酥炸龍躉球伴田園沙律,十分香口,最討人喜歡。客家菜中深受歡迎的梅菜扣肉,以小型砵仔奉客,份量適中,並不「邪惡」!

「客廳」所在的火龍文化館,原址為孔聖義學,1909年啟用,二戰時校舍被毁,戰後由大坑坊眾福利會捐助原址重建,其後由不同辦學和教育團體作學校或教育用途。學校停辦後,由發展局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大坑舞火龍活動已有逾百年歷史,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坑火龍文化館」是首項,亦是現時唯一一項活化歷史建築項目同時蘊涵香港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大家在「客廳」享用客家名菜前後,歡迎參觀館內舞火龍歷史文化的介紹,享受一頓味蕾與知性的盛宴。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

(本文刊於二○二三年三月二日《am730 ─ 古蹟.尋珍》專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