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頭文物徑是政府於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1999年12月4日正式開放,長約2.6公里,串連了多所文物建築,市民只需花半天時間,便可領略粉嶺龍躍頭一帶傳統的面貌及居民的生活。
龍躍頭文物徑的構思源自古物諮詢委員會,經古物古蹟辦事處籌備多年而成,並得到當地居民、北區區議會、建築署、北區民政事務處,以及香港賽馬會、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香港旅遊發展局等機構的鼎力支持。
龍躍頭位於新界粉嶺聯和墟東北面,俗稱龍骨頭,亦稱龍嶺。由於該處有山名龍躍嶺,相傳有龍跳躍其間,因而得名。
龍躍頭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與宋朝(960 - 1279年)皇室淵源頗深。據傳南宋(1127 - 1279年)初年,宋室皇姑南逃,後嫁予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後人於元朝(1271 - 1368年)末年遷居龍躍頭。此後開村立業,子孫繁衍,並分遷鄰近地區,數百年間,演變為今日的五圍六村,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又稱嶺角圍)及新圍(又稱覲龍圍),以及麻笏村、永寧村(又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龍躍頭鄧氏至今仍保留鄉村風俗,除春、秋二祭及天后誕外,正月十五仍有為初生男丁舉行開燈儀式,又於二月初一祭祖及設齋宴,並舉行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
現時龍躍頭保存不少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築,如松嶺鄧公祠、天后宮和老圍的圍牆等,印證新界早期居民的歷史和生活。
按此以香港文物地理資訊系統查看龍躍頭文物徑的資料
請搜尋交通工具及路線,以便預先計劃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