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洪聖誕的團體抽到花炮後,到廟前酬謝神恩。
洪聖爺是香港漁民普遍信奉的其中一位海神,農曆二月十三日是洪聖誕,在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慶祝既特別也熱鬧,是滘西村居民祈福求安,團結族群的重要節慶。
滘西村是滘西洲的小漁村,村內的洪聖古廟已被列為法定古蹟。洪聖誕是農曆新年外,滘西村全年最重要和熱鬧的日子,洪聖誕前夕,村民會舉行太平清醮,儀式有行朝及祭幽等,正誕期間,會在廟前舉行慶祝活動,西貢區不同團體和花炮會都帶同花炮前來酬神,還有醒獅助慶、神功戲、吃洪聖爺飯、抽花炮及為洪聖爺唱生日歌等活動,相當熱鬧。
抽花炮儀式是洪聖誕最受注目的環節,團體和村民會先行購買三元一張的花炮票,為增加抽中花炮機會,不少參加者會購買數十至數百張花炮票。工作人員收集花炮票後,會放到戲台前的膠箱,讓正誕主禮嘉賓抽出幸運兒。抽中花炮代表全年好運,為了酬謝神恩,來年需製作一個新花炮到場賀誕「還炮」。
由西貢不同團體送來賀誕的花炮。
為洪聖爺賀壽的神功戲今年回復在廟前戲棚舉行。早年,賀壽神功戲曾請來大老倌麥炳榮、鳳凰女、鄧碧雲、林家聲等演出。林家聲在退休前還特別到滘西洲演神功戲。誕期神功戲結束後,村民會歡聚廟前,為洪聖爺唱生日歌,既熱鬧又溫馨,是滘西村獨特的慶祝方式。
滘西村原本有十數戶居住,以客家人為主。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附近牛尾海被劃為射擊練習區,村民遂遷往位於白沙灣的滘西新村定居;然而,以船為家的漁民難以繼續於牛尾海作業,無法維生,經人類學家華德英博士(Dr Barbara E. Ward)協助跟政府磋商,政府遂將操炮區遷往火石洲一帶,漁民亦可以遷到岸上居住。華德英博士曾在滘西村居住,深入研究漁民社區,並發表有關滘西洲漁民的著作,成為社會學及人類學領域的經典,滘西洲更成為香港漁民社區研究的經典個案。華德英博士於1983年離世,村民在洪聖古廟旁立碑,紀念她為滘西洲漁民所作的貢獻。
滘西村居民為人類學家華德英博士立碑,以紀念她為滘西洲漁民所作的貢獻。
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是中式傳統廟宇建築,由村民集資籌建,供奉南海神洪聖,以保平安。從古廟碑記推測,廟宇在1889年前已建成。洪聖古廟屬兩進三開間建築,左邊曾為廟祝起居之所,右邊曾用作村校,教育村中子弟。正殿神壇供奉洪聖、財帛星君及水仙爺,廟內還放置龍船模型和與漁業有關用品。
洪聖古廟內的龍船模型。
洪聖古廟於2000年重修工程竣工後,滘西洲漁民與古蹟辦同工一起扒龍船慶祝。
滘西村村民曾多次重修這座具百年歷史的古廟,為方便打理,曾在牆體鋪上批盪。古蹟辦於1999年建議按廟宇原貌重修,並委聘意大利籍的專業文物修復專家,修復廟宇文物,包括神像、龍船模型、壁畫等。建築物的復修工程,挑戰甚大,古廟青磚牆體早前維修時以批盪覆蓋,移除批盪時無可避免會傷及青磚磚面,基於對洪聖爺的敬意,工程團隊沒有以舊民居的青磚更換空心牆外立面的青磚,而是巧妙地將空心牆外牆的青磚面轉向內;換言之,將青磚向內完好的一面轉向外。雖然工序繁複,卻可以維持原有青磚立面磚牆的完整,並尊重傳統文化。除了修復磚牆外,古廟外被水泥覆蓋的原花崗岩地台也成功復修。整項修復工程由香港賽馬會資助。
洪聖古廟復修前(左)及復修後(右)外貌。
工程團隊於修復洪聖古廟時,每項細節均用心思量,與村民共同商議,古廟的修繕工程能凝聚漁民群體,慶祝工程竣工典禮當日,漁民送來慶賀的花炮放滿滘西村。這項修復工程於2000年獲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傑出項目,而村民也獲邀出席於馬來西亞檳城舉行的頒獎禮。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
於慶祝修復工程竣工典禮當日,漁民送來花炮祝賀。
洪聖古廟修復工程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傑出項目,滘西村村代表與村民出席於馬來西亞檳城舉行的頒獎禮。
(本文刊於二○二三年三月十六日《am730 ─ 古蹟.尋珍》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