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大家不妨趁周末和假期到戶外走走,甚至來一趟深度古蹟探索之旅,打打卡之餘,細味它們的歷史、建築特色,及與周邊大自然如何和諧並存,在合適保育方案下,彰顯它們的獨特性。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今個月至11月底的「古蹟周遊樂」活動,介紹十個與綠化及園境相關的法定古蹟和歷史建築。透過相關活動,大家可以發掘這些建築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以及它們與周邊環境的聯繫。
我們由2011年開始,每年舉行「古蹟周遊樂」活動,透過不同主題為大眾介紹歷史建築,並推出免費導賞團,帶大家深入探索香港的古蹟文物。
今年「古蹟周遊樂」的十幢歷史建築,有三幢位處九龍公園和香港公園內,分別為前威菲路軍營第S4座,以及第S61和S62座,它們均為一級歷史建築,並已活化為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和香港文物探知館;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則由舊三軍司令官邸活化而成。這些歷史建築和周邊的綠化環境和諧融合,大家可細心感受它們的歷史和綠化元素兼備的氛圍。
九龍公園內的前威菲路軍營第S61及第S62座(左)現為香港文物探知館,用作文物教育及宣傳活動;第S4座(右)則活化為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向市民推廣衞生教育資訊。
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原名司令總部大樓,又名旗杆屋,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築,因應本港的氣候環境,建有寬闊遊廊。
位於柴灣鯉魚門公園的三座法定古蹟,原為舊鯉魚門軍營的皇家炮兵團軍官宿舍(軍營第七座)、士兵宿舍(軍營第十座)和軍官食堂(軍營第二十五座),現用作咖啡閣、康樂館,營舍和活動室等。舊鯉魚門軍營是英軍在香港最早設置及最為重要的防禦工事之一,扼守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大家參觀這三座分佈於山坡上不同位置的建築時,可以想像軍營有多麼重要的戰略位置。
同樣位於港島東區的鰂魚涌柏架山,是多元的生態天堂;前身為太古糖廠高級職員宿舍的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正是藏身於綠樹林蔭的柏架山道上。
鯉魚門公園第十座(左)於1890至1895年間落成,屬簡約古典風格建築。由紅磚建成的林邊屋(右),又名紅屋,建於1920年代,已活化為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配合今年綠化主題,不得不提「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兩個推廣和實踐自然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它們是位處大埔運頭角小山丘上的綠匯學苑,它的前身為舊大埔警署,已被列為法定古蹟;以及於今年五月正式開幕,位於上水古洞的二級歷史建築——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
活化計劃下的綠匯學苑(左),前身是建於1899年的大埔警署,為新界首間警署及警察總部;何東夫人醫局(右)於1933年落成,為新界區最早期鄉郊診療所之一。
同為活化計劃的另外兩個項目,位於薄扶林、屬一級歷史建築、前身為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的薄鳧林牧場,以及已活化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已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前粉嶺裁判法院,現已成為不少電影取景場地;兩者四周都保留了不少樹木和新栽種了很多植物,很值得欣賞。
同為活化計劃下的薄鳧林牧場(左)建於1887年,是牛奶公司在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之一;而建於1960年的前粉嶺裁判法院(右),是新界首座裁判法院,現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
最後介紹的是位於土瓜灣的二級歷史建築牛棚藝術村。作為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這組紅磚建築群現時為藝術工作者和團體提供活動場地,毗鄰的牛棚藝術公園不但蘊含豐富的綠化及園境設計,亦保留不少昔日牛棚的遺跡。
牛棚藝術村建築群建於1908年,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前牲畜檢疫站,它於1999年上水屠房啟用後關閉。
值得一提是,參與今年「古蹟周遊樂」的香港文物探知館和綠匯學苑,先後於2007年和2016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評判團創新嘉許獎和榮譽獎,以嘉許本地歷史建築的修繕和活化再利用的高水平。
今年活動獲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支持,導賞活動將與參加者分享歷史建築和對周邊樹木的保育,大家欣賞歷史建築的同時,也不要錯過相關園境設計的心思。
「古蹟周遊樂」的免費導賞活動舉行至11月底,市民也可於開放時間參觀這些歷史建築。相關巡迴展覽現於多個商場、政府場地和圖書館舉行至12月底,歡迎大家參觀。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
(本文刊於二○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am730 ─ 古蹟.尋珍》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