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書院位於元朗錦田水頭村,相傳由鄧族士紳組成的「鄧二帝會」於清道光年間(1821至1850年)集資興建。錦田鄧氏重視文教、興辦學塾的傳統由來已久,據《新安縣志》記載,早於宋朝時,粵派第四世祖鄧符協已設立力瀛書院。因科舉考試是學子晉身仕途的主要方式,加上明清時期宗族繁興,地方氏族欲藉功名光耀門楣、提高氏族影響力,錦田鄧氏族人遂在水頭村與水尾村之間興建一座五層高的文昌塔,供奉文昌及關帝,保佑子弟高中科舉。
文昌塔建成後,不少鄧族子弟科舉中式,包括清朝香港首位進士鄧文蔚。據傳,至道光年間,有族人毀去文塔,塔中神像也遭棄置荒野。族中十六名有識之士有見及此,遂籌組「鄧二帝會」,倡建書院,並重新供奉文武二帝,書院因而名為「二帝書院」。入讀書院的子弟無需繳付學費,平日由本地或東莞聘來的老師教授《千字文》、《三字經》乃至四書五經。
書院屬傳統嶺南建築,為兩進三開間一天井布局,以青磚築砌,書院入口設於左側兩進之間,外建圍牆,形成長巷,地面以白石鋪砌,稱為「白石巷」,故學子也被尊稱「白石巷子弟」。書院前進明間供奉文武二帝神像,後進用作子弟讀書場所。書院的裝飾與其教育功能相互配合,前進外牆飾有灰塑對聯:「品竹評花,得意時何思何慮;烹經煮史,解悟處無古無今」,形容學子讀書的悠然自得與習以為常。
二帝書院在清代是錦田的重要學府,常有學者到臨講學。二十世紀初,政府推行現代教育,書院隨之轉為小學,至1941年香港淪陷為止,見證了新界近百年的教育發展歷程。
開放時間︰
星期一、三至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三休息
地址︰
新界元朗錦田水頭村
查詢熱線:
(852) 2208 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