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院於1862年成立,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開辦,為華人提供西式現代教育的學校。原校舍最初設於歌賦街,其後於1889年遷入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的新校舍,並改稱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再易名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
書院成立之初聘請英國著名教育家史釗域博士出任「掌院」,他在任內確立了中西並重的教學方向,學生既需要修讀四書五經,亦需要學習英語及數學,因此為國家培育了一批學貫中西的雙語人才。在香港大學成立前,皇仁書院有「大書院」或「大書館」的美譽,地位相當於香港最高的教育學府。
當時中央書院吸引大批香港及內地的精英學子入讀,他們畢業後運用良好的中英雙語能力和跨文化的經驗,投身鐵路、翻譯、買辦、報界等行業,為中國現代化作出貢獻。不少畢業生更是清末革命的重要人物,包括孫中山先生和革命元勳廖仲愷。孫中山先生在1884 年入讀中央書院,或曾見證當年荷李活道校舍的奠基禮;廖仲愷於1905年加入同盟會後,伴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事業。此外,畢業生謝纘泰亦是早期革命組織輔仁文社的發起人之一。
在抗日戰爭期間,有皇仁書院畢業生加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參與抗敵,例如1935年屆皇仁書院畢業生黃作梅,他積極參與東江縱隊和英軍服務團的間諜情報活動,並以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於戰後獲頒大英帝國員佐勳章,1949年出任香港新華社第二任社長。
日佔期間,荷李活道校舍遭到嚴重損毀,戰後改建為已婚警察宿舍。2005年至2007年期間,古物古蹟辦事處在該址進行考古勘測,並發掘中央書院地基遺址,遺址現時對外開放。
地下展示廊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日:上午7時至下午11時
地址︰
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
查詢熱線:
(852) 2870 2335
1941年香港淪陷,皇仁書院荷李活道校舍遭戰火蹂躪,損毀嚴重;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拆卸,以興建已婚警察宿舍。1947年,皇仁書院於堅尼地道26號臨時校舍復課,由於臨時校舍空間未能滿足學生需求,書院獲政府於1950年撥地,在銅鑼灣皇后運動場一隅興建新校舍。皇仁書院正式於1950年9月22日遷入高士威道的新校舍,並沿用至今。
新校舍樓高兩層,佔地逾八千平方米。原屬皇后運動場的涼亭,另有一說是更衣室,即現時用作童軍室的建築,亦納入皇仁書院校舍範圍內。根據皇仁校史記載,戰前的皇仁書院曾用皇后遊樂場進行體育課及舉辦週年運動會,最後一次在皇后遊樂場舉辦的週年運動會是1950年3月,皇后運動場隨後改建成皇仁書院新校舍及海軍球場。
該座原屬皇后運動場的涼亭建築納入皇仁書院校舍後,用途經歷多次轉變,輾轉成為童軍室及活動室,見證皇仁書院遷往銅鑼灣校舍以來的變遷;亦見證皇仁書院作育英才,為國家培育人才不變的教育理念。
開放日︰
一般定於每年3月或4月。詳情請瀏覽皇仁書院網站 https://www.qc.edu.hk。
地址︰
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120號
查詢電話:
(852) 2576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