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大樓外部(法定古蹟)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攝於1995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攝於1912年至1919年間。©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陸佑堂,攝於202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內陸佑銅像,攝於1995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本部大樓是香港大學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1912年竣工;大樓內的大禮堂一直是大學舉辦學術和社交活動的重要場地。孫中山先生曾於1923年2月20日在大禮堂公開演講,講述他革命思想的來源:「從前在香港大學讀書,其教育是在本港得來……從前人人問我,你在何處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吾今直言答之:革命思想,從香港得來。」足見孫中山先生以香港及香港大學前身——香港西醫書院,為他學問與思想啓蒙的地方。

抗日戰爭期間,廣州淪陷,廣州嶺南大學無校園可用,香港大學遂伸出援手,每天下午二時三十分開始借出校舍,包括本部大樓、實驗室等供嶺南大學授課。及後香港淪陷,內地院校念及香港大學早年滴水之恩,皆湧泉相報,如當時遷校成都的齊魯大學,收容了不少因戰亂而逃往四川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學生,包括後來出任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港府醫務總監及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的蔡永業教授。

戰後,為紀念大學的贊助人陸佑博士,大禮堂於1956年改稱「陸佑堂」。陸佑原籍廣東江門,是馬來亞殷商及當地華人領袖,於1915年借出港幣五十萬元免息貸款給香港大學,分二十五年償還,這筆資金對早期香港大學的發展至為重要。

此外,陸佑亦在香港大學設立陸佑獎學金,資助馬來亞華裔學生到香港大學就讀,吸引不少馬來亞的華人入讀香港大學,包括祖籍廣東的學生,可見香港不僅是早年華人的出洋之地,亦是透過教育為橋樑,吸引華人回流的重要平台。

所有進入港大校園的遊客須提前最少14天在香港大學網上登記平台預約參觀。在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前及下午6時30分後、星期日或公眾假期到訪則無須預約。

更多關於預約參觀的最新資訊請瀏覽香港大學「遊客登記及須知」: https://www.hku.hk/visitors/c_visiting-hku.html

地址︰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

一般查詢:
(852) 3917 2882

鄧志昂樓外部(法定古蹟)

香港大學鄧志昂樓,攝於200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大堂兩側木匾題有早年畢業生芳名,攝於202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大學鄧志昂中文學院石牌樓,攝於2003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鄧志昂祖籍廣東南海,十九世紀末來港經商,後來獨資創辦鄧天福銀號,為昔日少數華人銀號。鄧志昂熱心社會公益,曾任東華醫院主席,是早期獲授太平紳士的華人之一。

1920年代,在一眾華商的熱心推動下,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於1927年創立,藉以推動香港的中文研究。後來鄧志昂獨力捐建一座建築供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使用,以保存中國國粹及推動國學經典研究,1931年落成的建築遂以他的名字命名,以作誌念。其後在鄧志昂的推動下,中文學院又獲得華人社團捐助港幣二十萬元,以持續推廣中文教學。

鄧志昂樓樓高三層,外牆以上海批盪鋪蓋。大堂兩旁掛有木匾,以金漆書寫1932至1962年畢業生芳名。1932年首名記錄的畢業生馮秉華,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另一位主要捐助人馮平山的兒子。此外,著名學者例如劉殿爵教授及金應熙教授亦在木匾上有題名。

隨鄧志昂樓外的小徑蜿蜒而下,可到達般咸道上香港大學鄧志昂中文學院的石牌樓;兩側所題的對聯︰「大德不踰,行為世法;學古有獲,業精於勤」,是昔日創辦中文學院的宗旨,勉勵學生於個人品格及學術修養上要追求成就。

饒宗頤學術館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六、日及大學/公眾假期休息

所有進入港大校園的遊客須提前最少14天在香港大學網上登記平台預約參觀。在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前及下午6時30分後、星期日或公眾假期到訪則無須預約。

更多關於預約參觀的最新資訊請瀏覽香港大「遊客登記及須知」:https://www.hku.hk/visitors/c_visiting-hku.html

及饒宗頤學術館網站,獲取進內參觀的資訊:https://www.jaotipe.hku.hk/
電話:(852) 3917 5598

地址︰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

一般查詢:
(852) 3917 2882

馮平山樓外部(法定古蹟)

香香港大學馮平山樓,攝於202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馮平山圖書館,攝於1930年代。©黃祖棠香港大學藏品
馮平山(坐)與兒子馮秉芬(左)及馮秉華(右)合照。©香港大學檔案館
戰時竭力保存國家珍本古籍的陳君葆,背景是損毀嚴重的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攝於1945年或之後。©香港大學檔案館

馮平山是香港著名企業家及東亞銀行創始人之一,素來熱心華文教育。他於1924年起捐助香港大學,在1929年,他捐贈大學港幣十萬元,以興建一所中文圖書館。馮平山後來再捐款資助購置圖書館的文具、電燈、風扇、家具及書架等。圖書館於1931年動工興建,並命名馮平山圖書館,以紀念他的慷慨捐贈。圖書館於1934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

可惜馮平山於1931年去世,未能親眼目睹他捐資的中文圖書館落成。他的兒子馮秉華在圖書館落成時講述父親對圖書館的冀望:「先父捐建此館之目的有二:一以使香港大學成為南中國蒐藏與保存中國古籍之主要重心,一以鼓勵華人研究祖國語言及歷史風俗習慣。先父對香港大學成為南中國學術中心深具信念,且深信此中文圖書館必能填補本港教育制度之重要空隙,使東西文化制度能溝通研究。」

馮平山圖書館的創建顯示了中文教育及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的長足發展,不久後成功吸納學者許地山教授於1935年出任中文系系主任,他加入香港大學前曾任北平燕京大學教授、國立北京大學及國立清華大學講師。

抗日戰爭初期,為免珍貴的書籍善本遭劫,內地文人設法將書籍裝箱遠運,馮平山圖書館便成為當時的中轉站或暫托所。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許地山教授和馮平山圖書館館長陳君葆,竭力協助暫存書籍。許、陳二人作為中間人,幾年內以香港大學圖書館名義,收取暫存數萬冊來自內地的珍本古籍,為保存中華文化典籍作出重要貢獻。1942年,陳君葆目睹圖書館內過百箱典籍被日軍劫走,故在戰後努力追尋典籍下落,發現這批典籍收藏於日本帝國圖書館。及後在陳君葆及多方的努力下,這批珍貴藏書終於得以歸還我國。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逢星期一、公眾及大學假期休館

所有進入港大校園的遊客須提前最少14天在香港大學網上登記平台預約參觀。在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前及下午6時30分後、星期日或公眾假期到訪則無須預約。

更多關於預約參觀的最新資訊請瀏覽香港大學「遊客登記及須知」:https://www.hku.hk/visitors/c_visiting-hku.html

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網站,獲取進內參觀的資訊:https://umag.hku.hk/tc/visit/
電話:(852) 2241 5500

地址︰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

一般查詢:
(852) 3917 288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