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十月二十四日)宣布,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大坑蓮花宮、鴨脷洲洪聖古廟和九龍城侯王古廟列為法定古蹟。三座古廟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有關公告今日刊憲。
蓮花宮大概建於一八六三年,不僅是港島最古老的觀音廟,也是大坑區內重要的歷史地標。該廟與「大坑舞火龍」傳統活動關係非常密切,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日,插滿香枝的「火龍」會先往蓮花宮向觀音參拜祈福,然後才開始在大坑區巡遊。這項傳統活動已有過百年歷史,更於二○一一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蓮花宮的建築非常獨特,前殿呈半八角形,配以重檐攢尖式屋頂。與其他兩進一天井格局的中式廟宇不同,蓮花宮前殿與正殿(後殿)之間沒有天井。通往該廟宇的入口階梯設於前殿左右兩側,與其他正門設在正主面中央的傳統中式廟宇有所不同。該廟仍存放多件文物,例如屋頂主脊上的石灣陶塑裝飾 (一八六三年)、花崗石雕祭台(一八六四年)、古鐘(一八六五年)和木刻彩門(一九○九年)。
鴨脷洲洪聖古廟相信於一七七三年由當地居民所建,以供奉保佑漁民和海商的洪聖。洪聖古廟是少數仍然保留原有臨海而建的風水布局,以及造工精緻的裝飾的傳統廟宇,與當地社區關係密切。洪聖古廟自建成後一直是區內的主要廟宇。每逢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區內的水陸善信會帶備祭品到洪聖古廟參拜,並恭迎洪聖和其他神像在區內巡遊,同時進行舞龍舞獅、傳統潮州大鑼鼓和粵劇表演,以及其他賀誕儀式。
洪聖古廟屬典型的清朝兩進三開間式建築,兩進之間的天井建有香亭,廟宇左右兩側各加建廂房。 廟宇內特別是位於香亭的木樑架和天井兩廊的女兒牆,均飾有造工精巧、歷史悠久的石灣陶塑和精美木雕,而前殿屋頂左右垂脊末端的一對日神和月神陶塑,更是栩栩如生。廟前豎立覑一對繪有龍形圖案的木柱,在香港甚為罕見。當地居民稱之為「龍柱」,相傳是為了保護該區的風水而豎立。
九龍城侯王古廟不僅是區內主要廟宇,亦是本港極少數仍保存與九龍寨城有關的歷史文物的廟宇,且數量相當豐富。侯王古廟的確實興建年份已不可考,根據廟內鑄於清雍正八年(一七三○年)的古鐘推算,該廟大概於一七三○年或以前建成。
清廷在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九九年駐軍九龍寨城期間,寨城的官將多曾到侯王古廟參拜。廟內現存刻有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的石碑,顯示九龍巡政廳和大鵬協的官員 在重修廟宇方面所作的捐獻。此外,廟內仍保存其他文物,例如由首位九龍巡檢司許文深於一八四七年所捐的香爐,以及多面由駐守九龍寨城的將官所獻贈的木製匾額。此外,位於廟後的一八八八年「鶴」字石刻,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文物。
侯王古廟建築群座落於高台之上,包括廟宇主建築及其後加建的廂房、涼亭、刻石,以及所處高台連通往地面的花崗岩石階。廟宇前方仃立覑一座涼亭,其歇山式屋頂以花崗岩石柱和木樑架支撐。廟宇為中國兩進合院式建築,其右 方後期加建了廂房,廂房的內院飾有精緻的石灣陶塑。廟宇後殿的山牆為「五岳朝天式」設計,在香港甚為罕見。
有關上述三個古蹟的詳細資料已上載發展局文物保育網頁(www.heritage.gov.hk)。
完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5時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