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珍-规模冠绝全港的西贡佛堂门天后古庙

香港庙宇以天后庙为数最多,其中获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的西贡佛堂门天后古庙历史最悠久、规模冠绝全港天后庙,故有「大庙」的美誉。每年天后诞,参拜的善信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在今年六月初的古物谘询委员会会议上,委员会一致通过向发展局局长建议,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将大庙列为法定古迹。

规模冠绝全港的佛堂门天后古庙
规模冠绝全港的佛堂门天后古庙

天后崇拜与海上活动关系密切,大庙位处北佛堂门,与南佛堂门遥遥相对。虽然关于大庙的历史文献不多,但清代嘉庆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记载南北佛堂「两边皆有天后古庙」。

大庙后的山坡上保存了一块南宋咸淳甲戌年(1274年)的刻石,是香港现存最早有纪年的刻石,于1979年被列为法定古迹。此刻石记述九龙官富场盐官严益彰与三山友人何天觉,游览南北佛堂的事迹。刻石提到的九龙官富盐场,便是现时九龙湾一带,是一处天然良港,南宋朝廷派驻盐官管理,吸引商舶停靠、补给和进行贸易。近年在港铁宋皇台站的圣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数十万片来自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不同窑口的外销瓷器碎片,说明南宋时期的九龙湾是重要的海上贸易节点。随着宋代海上贸易的兴盛,源自福建的天后信仰于南宋年间传入香港,由此推断于南宋年间在北佛堂建立天后庙是极有可能的。

刻于1274年的大庙湾刻石,是香港最早有纪年的刻石,于1979年列为法定古迹。
刻于1274年的大庙湾刻石,是香港最早有纪年的刻石,于1979年列为法定古迹。

大庙是典型岭南民间庙宇建筑,属两进三开间形制,两旁各有附属建筑。庙宇正门门楣石额刻有「光绪三年重修」;后进明间供奉天后,次间则供奉金花娘娘及天后行身,行身是于神诞庙会时神明出巡使用。天后的侍女、千里眼和顺风耳护法泥塑立于天后前两侧;而天后的寝宫模仿宫殿布局,设于附属建筑。

大庙主体建筑明间供奉天后,天后前两侧立侍女和护法泥塑。
大庙主体建筑明间供奉天后,天后前两侧立侍女和护法泥塑。

自十九世纪,大庙经过多次重修,包括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光绪三年(1877年) 和1962年温黛袭港后重修,但大部分建筑构件,例如花岗石柱、彩绘、挡中、封簷板和水泥阶砖都保存下来。庙宇内的木雕和泥塑十分精彩,悬挂在门厅档中前的金漆木雕彩门,雕制于1926年,手工精致,呈现戏台场景,还雕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加官晋爵」等吉祥条幅,气派非凡,是必看的文物!

大庙门厅挡中前的金漆船屋形木雕彩门,十分出色,是必看的文物。
大庙门厅挡中前的金漆船屋形木雕彩门,十分出色,是必看的文物。

大庙内还有其他精彩的历史文物,包括于1803年及1804年铸造的香炉和1839年及1840年铸造的铁钟,它们都是信众献给天后娘娘,祈求风调雨顺。

大庙背山面海,群山环抱,面向南佛堂,象征天后看管整个水域,保佑航经佛堂门海峡的渔民和船员;而大庙的临海格局仍保存良好,是现存天后庙的突出例子。

大庙群山环抱,前临南佛堂,象征天后看管整个佛堂门海峡水域。
大庙群山环抱,前临南佛堂,象征天后看管整个佛堂门海峡水域。

作者为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

(本文刊于二○二三年九月十四日《am730 ─ 古迹.寻珍》专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