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文物径及历史建筑群

大湾区教育文物径(香港段)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自古同属岭南地区,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大湾区现存的历史建筑,既承载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建筑文化,也体现近代中西频繁交流下,岭南民众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三地在教育方面更是息息相关,如在清代,地方氏族兴建大量学塾和书室,以培育子弟考取科举功名,反映昔日岭南的文教体制;晚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来港宣扬国学,促进香港汉文教育的发展;至科举制度于二十世纪初被废除,传统书塾也跟随内地「六三三」学制, 转变教学模式,便利学生到内地升学;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沦陷,不少著名学校迁至香港和澳门,借用当地校舍,继续办学兴教;及至香港沦陷后,部分学校迁回内地原址,甚或联合办学,并吸纳了不少香港的学生,在艰难的岁月中,仍为教育事业奋进。藉着探寻教育类历史建筑的往事,大湾区的历史脉络跃然纸上,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亦浮现眼前。

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于2022年签订《关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考古及文物建筑交流与合作意向书》,以进一步推动考古和历史建筑的研究、保育、活化和教育推广的合作与交流后,三地携手筹划了首条大湾区跨地域文物径,以教育类历史建筑为切入点,追寻共同的历史根源和人文关联。

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从一百多项法定古迹和超过一千项具评级的历史建筑中,挑选三十七项,共四十八座历史建筑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文物主题游径中的大湾区教育文物径(香港段),并得到相关的业权人支持。建筑归纳为四个主题,即「科举登第:岭南传统书院建筑风格与艺术」、「人与情:培育国家人才」、「百年树人︰办学精神传承」和「共同抗战:保卫家国」。参观人士可透过历史建筑说明牌上的二维码,连结至古物古迹办事处网页的文物径介绍,利用该建筑的粤语、普通话及英语的语音导赏,随时随地欣赏文物径上的建筑和聆听它们的故事。这条跨地域的粤港澳大湾区文物游径,是富有生命力的,它的内容及选点会不断扩充和深化,期望参观游径的民众,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每座历史建筑的故事,让三地民众实地感受同根同源的文化和血浓于水的情怀。

大湾区教育文物径的资讯,请浏览:
(广东段)
https://www.prdculture.org.cn/ygawlzxw/jylslgd/ygadwqwwztyj_list.shtml
(澳门段)
https://www.culturalheritage.mo/gb/plans

聚星楼二帝书院觐廷书室清暑轩应龙廖公家塾廖万石堂力荣堂书室周王二公书院龙游尹泉菴邓公祠镇锐鋗邓公祠泝流园长春园仁敦冈书室镜蓉书屋敬罗家塾厦村邓氏宗祠、礼宾楼及友恭学校植桂书室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外部香港大学邓志昂楼外部香港大学冯平山楼外部前皇仁书院遗址皇仁书院童军室大坑书馆街 12 号会督府(圣保罗书院)英皇书院圣若瑟书院北座及西座油麻地天后古庙及其邻接建筑物前元朗公立中学香港三育书院行政楼香港三育书院学生宿舍香港三育书院教员宿舍香港三育书院五家教员宿舍香港三育书院教学大楼香港大会堂(学海书楼)孔圣讲堂马礼逊楼(前教学楼)何福堂中心凉亭何福堂中心饭堂(民主礼堂旧址)何福堂会所(前女生宿舍)圣士提反书院的书院大楼圣士提反书院圣士提反堂(圣士提反书院小教堂)西贡育贤书室沙头角山咀协天宫般咸道官立小学厦村东头村 1 号旧乡村学校(原为「芳春贫民免费学校」)达德公所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主楼协恩中学主楼

《大湾区教育文物径(香港段)》小册子

大湾区教育文物径(香港段)

结语

中国著名历史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上述多座教育类历史建筑的故事,反映岭南地区重视教育的传统及传承,也见证粤港澳三地共同的历史脉络。粤港澳大湾区近代发展虽有异同,但人民依然跨越地域空间,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彼此相连,这种关联从未中断,并延续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并丰富文物径的内容,增强民众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增进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文化和说好中国故事。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