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大埔大埔头村
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大埔头村,是大埔头村邓氏宗族的家祠,百多年来一直为邓氏族人所用。大埔头村邓氏原居于元朗锦田,于十三世纪时分支迁居至大埔头村,并在该区建立了一条围村,即水围。二十世纪初,由于兴建九广铁路,该围村被分为水围及大埔头村。据村中父老所说,敬罗家塾是在明朝时,由邓氏第十三代族人邓玄云、邓梅溪及邓念峰所建,以纪念他们的第十代先祖邓敬罗。邓敬罗更被尊为大埔头邓族直系之一的流光堂第一代祖先。
敬罗家塾曾作书室之用,以传统「卜卜斋」形式授学,就读子弟一度达四十多人。除作为教学用途外,敬罗家塾亦作为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其后,香港政府在一九四八年起致力于新界区提供中小学教育服务,而敬罗家塾在教育方面的用途亦日渐式微。不过,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大埔头村村民举行聚会和庆典的地方。
敬罗家塾为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门前建有两个鼓台,鼓台上各有两支花岗岩支柱,承托屋顶。另外,屋顶正脊饰有几何图案,屋内亦有精美灰塑点缀。
敬罗家塾于一九九八年被列为法定古迹。建筑物因日久失修已变得残破不堪,另外经过一九三二年的重修,家塾亦加上了不少现代建筑材料,使建筑物失去了传统古朴之风。最后,经过村民的同意,并得到香港政府拨款,于一九九八年进行全面的修复工程,以回复它昔日旧貌。工程由办事处及建筑署监督,参与工程者除了来自本港、内地以及英国修复专家外,大埔头村村民代表亦积极参与其中,提出宝贵意见。
是次修复工程可算十分艰巨和富挑战性,为了确保敬罗家塾在全面修补之前有精确的纪录,以及让进行修缮工程的专家对家塾的历史结构、建筑物料、设计及功能有更深入的瞭解,办事处特别聘请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来港,为敬罗家塾进行全面测量,以及绘制详尽的测绘图和修复工程施工图。
另外,为了使建筑物回复旧貌,修复专家一方面把一九三二年重修时所用的现代建筑物料除去,特别是水泥和钢铁;另一方面则保留了当年建造、甚具特色的两幅女儿墙及从广州订制的神龛。修复人员先把天井的两幅女儿墙拆下,加以修葺后,镶嵌在两旁厢房的青砖墙上。而神龛则由英国修复专家汉约翰进行修复。此外,建筑物原有的白蚁蛀蚀以及漏水问题亦得到彻底根治。
在工程进行期间,村民代表均有出席每周工作会议及视察工程进度,并提出宝贵意见。整个重修计划约用了两年时间完成,而敬罗家塾亦得以回复昔日光彩。
敬罗家塾修复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二〇〇一年文物古迹保护奖的杰出项目奖,颁奖典礼于 二〇〇二年三月十七日 在敬罗家塾举行。修复工程既能显示出优秀的建筑修复技术,亦为历史建筑经修复后重投社区服务的典范。该项工程在获得社区参与及适当的文物修复规划下进行,尝试在回复这座历史建筑原来面貌的同时,亦把部分于三十年代才增加的现代建筑元素加以保留。
此外,敬罗家塾的重修工程更荣获由古物谘询委员会及办事处所举办的香港文物奖(二〇〇一年)优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