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講堂位於香港銅鑼灣加路連山道77號,於1935年落成,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儒學傳揚地。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西方宗教和學術日漸衝擊中華文化,不少華商如簡孔昭、曾富、周壽臣、羅旭龢、曹善允和周埈年;以及名儒溫肅、朱汝珍等冀以傳統倫理凝聚社會,共同籌建孔聖講堂,以供名儒講學,欲藉文學道德教化民眾。簡孔昭更捐出土地和資金,以興建孔聖講堂。
在1962年香港大會堂啟用前,孔聖講堂是本港主要的社區會堂,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與活動和講座。曾經在孔聖講堂舉行的活動十分多元化,例如魯迅六十歲誕辰紀念會、許地山追悼會、五四運動紀念活動等,凸顯香港文化兼收並蓄的特質。名人學者如郭沫若、茅盾、錢穆、唐君毅、饒宗頤、陳湛銓、杜維明、單周堯等也曾在孔聖講堂演講。
抗日戰爭期間,孔聖講堂成為愛國運動的重要場所,例如 1938年,由中學和香港大學學生組成的香港學生賑濟會在講堂舉行動員儀式; 1939年的國民公約宣誓典禮上,更有一千二百名學生齊集講堂,誓言全民抗戰。
孔聖講堂由廣東新會人譚肇康設計,他畢業於香港聖保羅書院,後在遼寧大連學習建築設計。孔聖講堂糅合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雀替、斗栱、如意圖案及西方現代主義的簡樸、混凝土建築元素,内部採用懸吊屋頂,講堂無一直柱。簡孔昭於孔聖堂開幕典禮致辭中說出,期望宏偉的建築設計,能使大眾「見之而景仰」和「引起尊聖道之心」。講堂內保存大量珍貴牌匾和對聯,例如廣州志德嬰孩醫院贈予講堂的對聯、由移居香港的清末榜眼清遠人朱汝珍,代表孔教學院祝賀講堂落成所題的「闡揚聖教」牌匾,牌匾仍懸掛於正門上。講堂內外皆體現了大灣區長久以來緊密的人情脈絡。
孔聖講堂(孔聖堂禮仁書院入口)對外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時至下午5時
地址︰
香港銅鑼灣加路連山道77號
查詢電話:
(852) 2576 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