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樓(二級歷史建築)
教學大樓(二級歷史建築)
學生宿舍(二級歷史建築)
教員宿舍(二級歷史建築)
五家教員宿舍(二級歷史建築)

香港三育書院清水灣校址,攝於1975年。最早的校舍建築於1939年落成。©香港三育書院
香港三育書院的行政樓(中)和行政大樓(前)皆為學校早期建築,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攝於2002至2005年。©香港三育書院
香港三育書院的學生宿舍,攝於1955年。©香港三育書院
香港三育書院的學生宿舍,攝於1995年。©香港三育書院
香港三育書院的教員宿舍,攝於2003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三育書院的五家教員宿舍,共有五個員工宿舍單位,攝於2003年。©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三育書院位於西貢清水灣,現時仍然保存五座初期建成的建築,包括行政樓、教學大樓、學生宿舍、教員宿舍及五家教員宿舍。這五座建築已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主要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港澳區會前會長,朱天明牧師的先父朱如達設計。 朱如達生於廣東,是土木工程師,曾經參與設計的建築包括廣東省銀行大廈、台山縣中學、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華辦學與三育學校

自清廷於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社會對新式教育需求愈發殷切。當時大量基督教團體來華辦學,包括創辦「三育」學校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早在十九世紀,基督新教傳教士相繼來華,1807年,英國倫敦會馬禮遜修士(Rev. Robert Morrison)到達廣州,是為新教在華傳教的開始。 初時,辦學是傳教士傳福音的途徑之一,不被傳統華人接受,加上教士活動範圍仍受清廷限制,教會學校因此未能大規模發展。

直至簽訂1858年《天津條約》及1860年《北京條約》後,清廷開放教禁,來華傳教士劇增,活動範圍擴展,加上洋務運動興起,教會學校正好配合社會需要而蓬勃發展。香港是中國南方的重要門戶之一,因此成為外國傳教士進入內地的跳板,並留下眾多教會學校的歷史足跡。

二十世紀初,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派遣傳教士安德純牧師(Rev. J.N. Anderson)夫婦、譚愛德女士(Ida Thompson)及鄔爾布牧師(E.H. Wilbur)夫婦等來華辦學傳道。1903年,譚愛德女士在廣州同慶坊創立伯特利女校; 其後,鄔爾布牧師也在同慶坊興辦益智男校。男校雖在1911年停辦,但數年後於1915年在廣州南關珠光里復辦,並易名為三育學校,是為「三育」學校的開始。 約於1915年,伯特利女校遷往東山犀牛尾,三育學校稍後於1917年也遷至該處,兩校遂於1922年合併,改稱為三育中學,服務廣西、廣州和客家傳教區。 其後因時局動盪,三育中學在粵港之間數次遷校,辦學歷程緊扣大灣區的歷史發展。

三育中學在1920年代首次遷校,當時教會學校在華發展蓬勃,規模龐大,引起部分內地教育界人士憂慮,並建議收回教育權。1925至1927年期間,廣州一些教會學校出現退學潮,不少外國教員紛紛離境。廣州三育中學亦處於艱難時期,1927年一度將部分學生轉移到香港深水埗庵油街(現為福華街)的華安學校。不過,是次風波與遷校為時甚短,翌年學校已遷回廣州繼續教務。及至1930年代,「三育」在內地日益發展,擴充為服務粵、桂、閩三省的教育機構。

戰時三育學校的發展和清水灣校址

1937年,廣州「三育」學校受戰事影響,再次遷往香港,暫駐沙田陳樓教學,當時學校稱為華南三育研究社。1938年,南京橋頭鎮的中華三育研究社因戰火停辦,並於同年秋天遷往香港,與華南三育研究社合併,改稱為中華華南三育研究社。然而,沙田陳樓只是臨時校舍,「三育」需要在香港尋找合適的永久校址。校方其後覓得現時清水灣校址,遂積極籌建校舍,校舍於1939年竣工啟用。

好景不常,1941年日軍侵襲香港,「三育」被逼停辦,促使校方於1942年,再次遷往廣東東江上游的重鎮老隆辦學,重新設立校舍、禮堂、課室、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並添置學校桌椅等。往後數年,「三育」順利地在老隆教學, 戰後才回港復校。

戰後三育學校的發展

二次大戰結束後,由於香港「三育」校舍被英軍借用,學校遂從戰時臨時辦學的老隆,再次搬回其創辦地——廣州,至1947年才遷回清水灣現址。其時,學校仍以華南三育研究社為校名,直至1950年代初,才復稱為三育中學。 在華南聯合會及中華總會的支持和贊助下,香港「三育」的校務迅速復原,清水灣校舍更從十六座增至二十二座。

與此同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繼續在香港積極辦學,開辦多間以「三育」為名的學校,例如九龍三育中學和大埔三育中學; 教務也擴展至澳門,於1953年9月在美珊枝街五號創辦「三育」幼稚園及小學,1961年再辦中學。現時的澳門三育中學校舍,位於氹仔運動場大馬路,於1996年落成。

早期的清水灣「三育」的導師,有部分是在本地招聘,部分是從廣州三育轉來,部分是從美國差會派來。為了安置非本地導師,朱如達建造了幾十個教員宿舍單位。而且為了節省成本,大部分的宿舍單位都是連起來建造的。但經歷時代轉變,現在遺留下來的就只有面向東北方向的五間教員宿舍。在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期間,每到星期五、六晚,這些教員宿舍便會變成大量學生的聚會點,與導師打成一片,大家一起談心、唱歌、玩遊戲、煮食等。三育校友對三育深刻的懷念,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青春歲月,是與導師一起走過的。

時至今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華辦學已逾百年,位於清水灣的香港「三育」校址,仍然保存五座建校初期的建築,是重要的歷史見證。

開放日︰
一般定於每年12月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詳情請瀏覽香港三育書院網站︰https://www.hkac.edu

地址︰
新界西貢上洋清水灣道1111號

返回